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箜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箜篌kōng hóu

一种弹拨乐器。刘商《怨妇》: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韩翃《汉宫曲》:深情不肯道,娇倚钿箜篌。

箜篌

箜篌

古代弹拨乐器。又称“空侯”、“坎侯”。有卧、竖两种形制。卧箜篌据唐代杜佑《通典》载:“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以祠太一。或云侯晖所作,其声坎坎应节,谓之坎侯。声讹为箜篌,篌者因乐工人姓耳。……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拨弹之如琵琶也。”竖箜篌原流传于西域,汉代传入。据杜佑《通典》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另有凤首箜篌,形制与此相同,因饰凤首而得名。盛行于汉、唐,壁画、石雕中常见演奏的形象,诗词中也有不少赞颂演奏技巧的章句。明代以后很少使用。

☚ 筝   琵琶 ☛
箜篌

箜篌

古代弹拨乐器。又名空侯、坎侯。见诸史籍记载的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卧箜篌属琴瑟类。《史记》记载它是由五十弦瑟演变而来,《风俗通》记载它是汉武帝时乐人侯调(一作侯晖)所造。它形如瑟而小,柱如琵琶,多为七弦。最初用于雅乐。汉代用于清商乐。隋代用于燕乐,并流行于民间及少数民族地区。宋以后失传。晋时传入朝鲜,唐朝传入日本。竖箜篌是汉代由波斯(今伊朗)经西域传入。《通典》云:“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它自从传入一直盛行至隋唐。汉诗《焦仲卿诗》有:“十五弹箜篌”句,可见竖箜篌曾流行民间。凤首箜篌形制与竖箜篌相同,因饰以凤首而得名。东晋之初由印度经中亚传入。隋唐时用于天竺乐、骠国乐和高丽乐中。箜篌盛行于汉唐,明代以后渐少使用,以至失传,它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

☚ 鼓   琵琶 ☛

箜篌kōng hóu

弹拨乐器。韩翃《汉宫曲》:“深情不肯道,娇倚钿箜篌。”

箜篌kōnghóu

古代一种拨弦乐器,像瑟而较小,有竖式、卧式两种。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絃樂器部 > 箜篌 > 箜篌
箜篌  kōnghóu

亦作“空侯”,亦稱“坎侯”。古代彈撥樂器。傳爲漢代樂工侯暉所製,故名。空,當係音訛。有卧箜篌、豎箜篌與鳳首箜篌等數種形制。《史記·封禪書》:“於是塞南越,禱祠太一、后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裴駰集解引徐廣曰:“應劭云:武帝令樂人侯調始造箜篌。””《後漢書·禮儀志下》:“壎一,簫四,笙一,篪一,柷一,敔一,瑟六,琴一,竽一,筑一,坎侯一。”《宋書·樂志一》:“空侯,初名坎侯。漢武帝賽滅南越,祠太一后土用樂,令樂人侯暉依琴作坎侯,言其坎坎應節奏也。侯者,因工人姓爾。後言空,音訛也。”《通典·樂四》載“箜篌”爲“漢武帝使樂人侯調所作,以祠太一。或云侯暉所作。其聲坎坎應節,謂之坎侯……舊說一依琴制。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撥彈之如琵琶也。”《舊唐書·音樂志二》:“〔箜篌〕舊說亦依琴制,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撥彈之。”此乃琴瑟型之卧箜篌。《隋書·音樂志下》:“樂器有豎箜篌、琵琶、五弦……等十種,爲一部。”又:“今曲項琵琶、豎頭箜篌之徒,並出自西域,非華夏舊器。”《通典·樂四》:豎箜篌,胡樂也,漢靈帝好之。體曲而長,二十二弦,豎抱於懷中,用兩手齊奏,俗謂之擘箜篌。”《舊唐書·音樂志二》記載文字同此。則爲漢代以來自西域傳入之豎箜篌。而鳳首箜篌之形制與豎箜篌同,唯因飾以鳳首而得名。此爲唐代自印度、緬甸傳入,於燕樂、天竺樂中用之。此兩種形制箜篌絃數因樂器大小而不同,少至五絃,多至二十五絃。箜篌盛行於漢唐,宋代仍有多種形制存在,明代以後漸少見,以至失傳。唐·顧况《李供奉彈箜篌歌》:“國府樂于彈箜篌,赤黄絛索金𫔊頭……起坐可憐能抱撮,大指調絃中指撥……急彈好,遲亦好;宜遠聽,宜近聽;左手低,右手舉,易調移音天賜與。”又:“爇玉燭,點銀燈,光照手,實可憎。只照箜篌絃上手,不照箜篌聲裏能。”唐·王建《宫詞》之三十一:“十三初學擘箜篌,弟子名中被點留。”唐·張祐有《箜篌》詩、《楚州韋中丞箜篌》詩。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録》卷九:”教坊樂部,列山樓下彩棚中……前列拍板十串一行,次一色畫面琵琶五十面,次列箜篌兩座。箜篌高三尺許,形如半邊木梳,黑漆鏤花金裝畫,下有臺座,張二十五弦。一人跪而交手擘之。”元·顧瑛《金粟冢中秋日燕集》詩:“共看麻姑爪,當座擘箜篌。”明·陳子龍《却東西門行》:“少年事游俠,擊劍彈箜篌。”清·董俞《落花篇》詩:“落花落花誠可憐,尊前一曲箜篌弦。”清·吳兆騫 《同陳子長坐毡帳中話吳門舊遊愴然作歌》:“沙棠之槳雲母舟,美人玉袖搊箜篌。”

箜篌

(《三才圖會》)

箜篌【同义】总目录


箜篌空国之侯

箜篌

古代一种弦乐器。《孔雀东南飞》:“十五弹~,十六诵诗书。”

箜篌

见“洪卡”。

箜篌

箜篌

又作空侯、坎侯。古代弹拨乐器。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

☚ 筝   卧箜篌 ☛
箜篌

箜篌

又作空侯、坎侯。古代弹拨乐器。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

☚ 筝   卧箜篌 ☛
箜篌

箜篌

中国古代弦乐器。汉武帝时,因祭祀太一、后土之神而制,用于郊庙雅乐。其形似瑟而小,有七弦,以合五音、二变。用木片弹拨之,其声似鹤鸣,极为清越。到南北朝时,已用于演奏俗乐。至明代,丹陛大乐所用之箜篌,长四尺八寸,宽五寸,已增为二十弦。古代又有西域所传入之竖箜篌一种,其制与中原迥异。形似今日之竖琴,二十二弦,竖于怀中,双手齐奏,俗称 “擘箜篌”或“胡箜篌”。唐代天竺部伎所奏,又有凤首箜篌,与竖箜篌相似,其首雕有凤形,颈部有轸,为二十三弦。著名诗人李贺作《箜篌引》诗曰: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皇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元代所用者,则为阔腹,腹下加横木及轸,并增为二十四弦,柱头及箜篌之首仍雕如凤头。古代著名的箜篌乐曲,则有《公无渡河》等。

☚ 角   琵琶 ☛
箜篌

箜篌

又称空侯、坎侯,实为印度的Vina。西汉时代传入关中的犁俱吠陀时代弦乐器的代表。分为卧式、竖式两种。卧式为西汉乐人侯调所造。竖式为竖琴的前身,源出埃及,由亚述、波斯东传入。周隋之际,凤首箜篌是为代表。最早在汉武帝征服南越之后,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命乐人侯调模仿印度乐器在弓形木框上系弦七根, 作成空侯。其形似瑟而小,用拨弹奏,犹如琵琶。《隋书·音乐志》特别指出,它“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在北魏云岗石刻、敦煌壁画,以及印度4世纪中叶至5世纪初的佛陀伽耶石刻均有弹奏箜篌的图像。

☚ 鞞婆   觱篥 ☛

箜篌kong hou

【音乐】an ancient plucked stringed instrument

箜篌

konghou;ancient plucked stringed instrument;Chinese harp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