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箜篌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箜篌引 箜篌引古代音乐传说。见晋崔豹撰《古今注》卷中。相传朝鲜有位管理渡河的士兵,叫霍里子高。一天清晨他撑船到河中洗涤,见一白首狂夫披着发,提着酒壶想从激流中蹚过去,他的妻子跟在后面劝阻他,但已来不及,狂夫被卷入河底淹死了。于是他的妻子奏着箜篌唱起了劝君勿渡河的歌,声音凄惋哀伤,一曲歌完便也投河自尽了。霍里子高回到家里,把这事告诉了妻子丽玉,并模仿听到的歌声唱起来,丽玉十分感慨,也模仿曲调的声音奏着箜篌,声调十分悲怆,听到的人无不悲哀流泪。丽玉又把这曲调传给邻居的女儿丽容。后世人便说“箜篌引”是丽玉作的。 ☚ 古今注 走马引 ☛ 箜篌引 箜篌引乐府歌曲名。《相和曲》之一。据崔豹《古今注》,有一白发狂夫渡河溺死,其妻援箜篌而歌《公无渡河》曲,声甚凄惨,歌毕投河而死。朝鲜渡口守卒霍里子高之妻丽玉遂依其声调作《箜篌引》曲。 ☚ 相和歌 江南曲 ☛ 箜篌引 箜篌引❶乐府篇名。亦名《公无渡河》。见《乐府诗集》卷二六《相和歌辞·相和六引》。晋崔豹《古今注》云:“《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水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霍里子高还,以其声语妻丽玉,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 ☚ 上邪 公无渡河 ☛ 箜篌引曲名,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晋崔豹《古今注》:“子高晨起,刺船而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呼,止之不及,遂坠河水死。于是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歌,声甚凄怆,曲终自投河而死。霍里子高还,以其声语妻丽玉,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焉。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焉。” 箜篌引汉代相和歌曲。据南朝宋张永《元嘉正声伎录》记载:“相和有四引,一曰《箜篌引》,二曰《商引》,三曰《徵引》,四曰《羽引》。《箜篌引》歌瑟调,东阿王(三国魏曹植)辞。《门有车马客行》、《置酒篇》,并晋。宋齐秦之。”此语南朝宋王僧虔《宴乐技录》说:“《门有车马客行》歌东阿王《置酒》一篇”。而所谓《置酒》就是曹植的《箜篌引》,因其首句为“置酒高殿上”而得名的。由此可见,《箜篌引》的曲调为汉人所制,曾编入乐府相和歌曲,为所谓“相和三调”中的瑟调曲,在汉、魏时流传甚广,为文士所喜爱。关于此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晋崔豹《古今注》别有一解:“《箜篌引》,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高晨起,刺船而擢,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呼止之。不及,遂堕河水死。于是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曲,声甚悽怆。曲终,自投河而死。霍里子高还,以其声语妻丽玉。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焉。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之曰《箜篌引》。”按箜篌汉代自西域传入中原,随即流行朝野,为人所熟识,《箜篌引》一曲当为汉世创作,此后又东传至朝鲜,亦属事实。然而崔豹以为《箜篌引》为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创,则依据不足。正确的解释应当是丽玉闻此事后,便袭用汉朝传入所熟知的《箜篌引》的曲调以传其情。正是由于《古今注》的记载,后世多误会此曲为丽玉所创,并据此事迹杜撰出所谓的《公无渡河》歌曲,其辞云:“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此歌辞既不见载于《宋书·乐志》,又未收入南朝梁徐陵《玉台新咏》,南北朝诸家乐录亦不提及,直至唐代才被徐坚等撰《初学记》、吴兢所编《乐府古题要解》等书收载。可见是后人因《古今注》有关记载而作,实属无疑。不仅如此,更有甚者,后世多有人以为《箜篌引》就是汉世流行的《公莫渡河曲》。这更是讹上加讹。据《宋书·乐志》记载说,“《琴操》有《公莫渡河曲》,然则其声所从来已久”,与后世所传《公无渡河》歌辞毫无关涉。大概人们依据《古今注》才将《箜篌引》、《公莫渡河曲》、《公无渡河》三者混为一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