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是孔子提出的反对打破礼义界限,争夺财富,造成社会混乱的思想。反映了孔子主张按西周宗法等级制均衡财富分配的消费思想。孔子说的 “不均”不是指社会的贫富差别,而是指春秋时代 “礼崩乐坏”,打破等级界限互相争夺财富所造成的混乱局面。他所说的 “均”也不是指均贫富,而是要恢复西周等级制的财富占有关系。为此董仲舒说: “孔子曰: ‘不患贫而患不均’ ……圣者……故其制人道而差上下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足以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足以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 (《春秋繁露·制度》)。宋代朱熹也解释说: “均,谓各得其分” ( 《四书集注·论语·季氏》)。 ☚ 导利论 杨朱消费欲望论 ☛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怕财富不多,就怕分配不均衡;不怕贫穷,就怕局势不安定。指分配不公是导致不安定的主要因素。语出《论语·季氏》:“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例] 孔子曰:“有国有家,~。”故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畜仁义以风之,广德行以怀之。(汉·桓宽《盐铁论·本议》)|自古及今,德义立而利用不丰、人庶安而财货不给、因以丧邦失位者,未之有也。故曰:“~。”有德必有人,有人必有土,有土必有财。(唐·陆贽《论裴延龄奸蠧书一首》)|“~”。保证分配均衡,维持内部安定,似是所有管理系统都应遵奉的一般原则。(袁闯《中国管理通鉴·名言卷》三) 减作〖不患寡而患不均〗 宋·张方平《论点选河北强壮事》:“夫子曰:‘~。’天下之事,宜均之大者,赋役为大矣。伏乞圣慈特赐裁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