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穿刺冲洗术
上颌窦穿刺冲洗术为诊断、治疗上颌窦疾病的常用方法。
适应证:
❶上颌窦疾病的诊断。如病人有鼻部症状,有上颌窦积脓可疑者,或经透照法或X线检查显示窦腔阴影模糊者。
❷上颌窦造影。穿刺后注入30%碘油以诊断窦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如息肉或新生物等,但事先应进行碘过敏试验。
❸穿刺活检。疑为上颌窦恶性肿瘤者,可进行穿刺,取抽出物或洗出液作细胞学检查。
❹亚急性化脓性及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的治疗。经穿刺冲洗出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注入适当抗菌药液,或插入留置塑料管,便于冲洗。
禁忌证:
❶7岁以下小儿,因上颌窦的发育尚未完成,不宜采用此法。
❷患有血液病者(血友病、白血病),穿刺可引起大出血。
手术方法以经下鼻道的穿刺法最常用。先向病人作必要的解释。用1%麻黄素液喷入鼻腔,使鼻腔粘膜收缩,并要病人清除鼻内分泌物。用浸有1%丁卡因或4%可卡因液的棉签麻醉下鼻道外侧壁的前1/3,待5分钟后再穿刺,或针刺两侧合谷穴。用直型上颌窦穿刺针或17号腰椎穿刺针,置于下鼻道近下鼻甲的附着处,距下鼻甲前端约1.5~2cm,使穿刺针尖指向同侧外耳道口上缘。操作者一手固定病人头部,另一手进行穿刺。须将小指及无名指靠在病人的颊部,以控制刺入的深度,然后向上、向外、向后,轻轻旋转刺入上颌窦,此时常有穿透骨壁的感觉。抽出针芯,使病人低头,并偏向健侧,双手捧托弯盆,张口徐徐呼吸,接上针筒,试向外抽吸,如能抽出空气或脓液,表示已确刺入窦腔内,方可进行冲洗。可用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药液冲洗,至洗出液已澄清为止,然后根据病情,排除余液后,注入适当抗菌药液。冲洗时应注意观察面部有否肿起,或诉胀痛及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现象,一经发现,应立即停止操作,拔出穿刺针,使病人头低平卧位休息,严密观察病情。冲洗完毕拔出穿刺针,用1 %麻黄素棉片填塞于下鼻道内止血,10分钟后取出。

常用上颌窦穿刺针

穿刺针从下鼻道刺入上颌窦位置
上颌窦穿刺术
这种方法虽然是一种简单的操作,但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应予重视。其中以颊部皮下气肿或感染最常见,眶内气肿或感染次之, 其他如血肿、 水肿、 黑矇及气栓等亦有报道。气栓虽极少见,但很危险,发生后可突然出现强直、昏迷、发绀、惊厥等,应立即置病人于头低位,并向左侧卧,以免气栓进入动脉系统及冠状动脉。并给于氧气吸入及其他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