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上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上舍

上舍

中国古代笑话。一上舍性痴,颇工谐语,选为府经历。一日,有客拜其堂官太守,帖写“眷生李过庭顿首拜”。太守谓经历曰:“这位客我记不得他了。”经历谩应云:“这客怕就是那李趋儿。”太守大笑。

☚ 上任   上殿 ☛
上舍0325入赘。湘语。湖南双峰〖〗。

上舍

宋代太学三舍之一。详“三舍”。明、清因以“上舍”为监生别称。《清平山堂话本·阴骘积善》:“此人若回来寻时,可使他来京师上庠贯道斋,寻问林上舍。”亦用作读书人的尊称。《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定即时去请刘斋长、何上舍到来。”

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商店旅舍部 > 旅舍 > 上舍
上舍  shàngshè

上等客館。《戰國策·齊策一》:“靖郭君善齊貌辨。齊貌辨之爲人也多疵,門人弗說……於是舍之上舍,令長子御,旦暮進食。”《史記·春申君列傳》:“趙平原君使人於春申君,春申君舍之於上舍。”唐·劉禹錫《酬湖州崔郎中見寄》詩:“馮君虚上舍,待余乘興行。”

读书人【同义】总目录


相公读书人解元上舍酸俫
上舍

上舍

对一般读书人的尊称。《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定即时去请刘斋长、何上舍到来。”

☚ 圆冠方领   相公 ☛

上舍

❶宋代学校实行三舍法,将学生分为三等,第一等称上舍。熙宁四年(1071),首立太学三舍法,上舍生定额一百人。上舍生考试分为上等、中等、下等:名列上等者直接授官;中等免礼部试,直接赴殿试;下等免解试,直接赴礼部试。上舍生常被选充太学前廊学录、学谕、直学等职事人,有月俸。入学满六年而得授官,称“走马上舍”。元符二年(1099)规定,州学每年可贡上舍生一人入京师,暂补太学外舍,考试合格即补内舍;三次考试不合格,遣还州学。崇宁元年(1102),改州学为每三年一贡,考试成绩上等补上舍,中等补下等上舍,下等补内舍,其余为外舍。参见“三舍法”。
❷清代作为监生的别称。

上舍

上舍

宋代太学分3舍,即外舍、内舍、上舍。即3级,外舍升内舍,内舍升上舍。《续资治通鉴·宋纪》:“厘生员为3等: 始入太学在外舍,初不限员,后定额700人; 外舍升内舍,员200; 内舍升上舍,员100。”

☚ 上考   上舍生 ☛
上舍

上舍

宋代学校实行三舍法,即将学生分为三等,第一等称上舍。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始于太学实行三舍法,上舍生定额一百人。元丰二年 (1079年) 规定:内舍生公试和校定均为优等,升入“上舍上等”,即释褐授官,称为“两优释褐”;一优一平者,升入上舍中等,继续学习,待科举考试时,可直接参加殿试;均为平等或一优一否者,升入上舍下等,继续学习,待科举考试时,可直接参加省试。上舍生常被选充太学前廊学录、学谕、直学等职事者,有月俸,入学满六年而得授官,称 “走马上舍”。哲宗元符二年 (1099年) 起,将三舍法推广至各路州学,规定各州学每年可贡上舍生一人入京师,暂补太学外舍,考试合格即补内舍;三次考试不升舍者遣还原州学。徽宗崇宁元年 (1102年),上舍生增加为二百人。内舍生公试与校定均为上等者,升为“上等上舍生”,即释褐授官;公试与校定为一上一中或均为中等者,补上舍生,待科举考试时,可直接参加殿试;其为一上一下、一中一下及两下者,补内舍生。宣和三年(1121年),罢州县学三舍法,仅于太学行之。南宋时,太学上舍生减少为三十人,其内舍升补上舍之法略同元丰之制。参见“三舍法”。清代作为监生之别称。

☚ 三舍法   内舍 ☛
上舍

上舍

传舍名。秦都咸阳用以接待各诸侯国贵宾的上等舍馆,称为“上舍”。《史记·秦本纪》载,公元前645年秦晋韩原之战中,秦穆公俘获晋惠公回咸阳,后“乃与晋君盟,许归之,更舍上舍。”

☚ 诸国客馆   铸铁作坊区 ☛

上舍

宋王安石变法后,分太学为外舍、内舍、上舍三舍。初入学者在外舍,经过一定年限,达到一定水平后升入内舍及上舍。哲宗绍圣年间,废科举,专以三舍取士。清代时上舍成为监生的别称。

上舍舍(shè)

〈名〉宋元以来对官宦子弟或读书人的尊称,明清时亦指监生。
《金》九十: 原来是本县知县相公儿子李衙内,名唤李拱璧,年约三十余岁,见为国子~。
《醒》十四: 那个晁~,这城里是第一个有名的刻薄人。又九四: 城内有一个金~,有个女儿金大姐,嫁与一个油商的儿子滑如玉为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