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上柱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上柱国官名。柱国本为战国时楚官,上柱国地位仅次于令尹。北魏西魏始设柱国大将军,北周增设上柱国大将军,初任者实为掌握重权的最高军政长官。至隋也设上柱国和柱国,以酬功勋,但仅为散官,无实职。唐代改以为勋官称号,上柱国十二转,比正二品,为勋官十二等中的最高品级。以下依次为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唐初以后,因授勋渐多而杂,故勋官称号包括上柱国在内也使用渐滥。 上柱国官名。战国楚制,凡有覆军杀将之功者,封上柱国。位仅在令尹 (宰相) 之下。北魏置柱国大将军,北周增置上柱国大将军。隋文帝以上柱国为勋官最高级,正二品。唐宋以后因之。清废。《战国策·齐策二》:“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圭。’”《周书·齐炀王宪传》:“初置上柱国官,以宪为之。”《全唐诗》四三一白居易《马上作》:“勋为上柱国,爵乃朝大夫。” 上柱国shàng zhù guó〖名词〗 上柱国隋勋官称谓。隋文帝时,采北周之制,置上柱国(从一品)、柱国(正二品)、上大将军(从二品)、大将军(正三品)、上开府仪同三司(从三品)、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正四品)、上仪同三司(从四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正五品)、大都督(正六品)、帅都督(从六品)、都督(正七品),总十一等,为武臣散秩,以酧勤劳。炀帝即位后皆罢之。 上柱国 上柱国爵位名。战国时置。此后各代或置或废。《北周六典·勋官》: “上柱国,正九命。” 《唐六典》曰:“项梁为楚上柱国,陈婴为上柱国,蔡赐为上柱国。” 索隐曰: “上柱国,楚爵之尊者。” 《金史·百官志一》: “正二品曰上柱国,从二品曰柱国。” ☚ 上将军 上大夫 ☛ 上柱国隋勋官名。隋文帝时,采北周之制,置上柱国(从一品)、柱国(正二品)、上大将军(从二品)、大将军(正三品)、上开府仪同三司(从三品)、骠骑将军、开府议同三司(正四品)、上仪同三司(从四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正五品)、大都督(正六品)、帅都督(从六品)、都督(正七品),总十一等勋,为武臣散秩,以酬勤劳。炀帝即位后皆罢。 上柱国shàng zhù guó官名,战国时楚国置,为武职的最高官,职位仅次于令尹。《战国策·齐策二》:"陈珍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复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圭。'"秦末汉初时仍有此官。《汉书·陈胜项籍传》:"秦二年,广陵人召平为陈胜徇广陵,未下。闻陈胜败走,秦将章邯且至,乃渡江矫陈王令,拜梁为楚王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于是梁乃求楚怀王孙心,在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望也。陈婴为上柱国,封五县,与怀王都盱台。"又《史记·陈涉世家》:"陈王征国之豪杰与计,以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北周也置上柱国,正九命。隋置上柱国和柱国,为散官。唐宋元皆置。明改上柱国为左右柱国,清废。见《通典·职官》、《续通典·职官》。 上柱国战国时楚国最高军事官秩。其职守与柱国相同,但比柱国更尊宠,位于诸卿之上,仅次于令尹。凡将领作战立有大功,对国家有卓越贡献,累迁最终官至上柱国。《史记·楚世家》载:楚国之法,覆军杀将的最高赏赐是“官为上柱国,封上爵执圭”。可见上柱国乃楚国军事官职中最尊贵的称号。参见“柱国”。 上柱国官名。❶战国时期楚国置,掌军事政令,权任甚重,地位仅次于令尹。秦末农民战争时亦置。 上柱国(1)武官名。战国时楚置,亦称柱国。《战国策·齐策二》记楚法,覆军杀将者可为上柱国,其地位低于令尹而高于大司马。秦末陈胜起义时依楚制设官,以上蔡人房君蔡为上柱国;其后项梁与陈婴均曾为上柱国。其后无闻。(2)勋官名。北周始以上柱国为最高勋级,虽与柱国大将军同为正九命,而其地位高于柱国大将军一级。隋制以上柱国为正二品勋官;唐制上柱国品阶为十二转;宋金以上柱国为正二品勋官;元升为正一品。明清时废。参见“柱国”。 上柱国勋级名。战国楚官名(《史记·楚世家》)。北宋勋级之第十二转,最高一等。正二品(《宋会要·职官》10之18、19,《宋史·职官志》9《勋十二》)。并参“勋”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