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棱煎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棱煎丸

❶《证治准绳·类方》第二册方。生三棱半斤,杏仁(汤泡去皮尖,炒黄)、干漆(炒烟尽)、炒麦芽各三两,青皮 (去白)、炒莱菔子、炒神曲各二两,硇砂(飞研)一两。三棱为末熬膏,余药为细末,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温米饮送下。功能顺气,消积滞,除膨胀。治心腹坚胀,胁下满硬,胸中痞塞,喘满短气。
❷《活幼口议》卷十七方。三棱(成块煮,炮)、炮莪术、鳖甲(去裙,米醋炙焦)、当归各半两,芫花(醋浸炒)、炒杏仁各二钱半,淡豆豉二钱,巴豆(去壳)二十一粒。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煎汤送下。治婴儿伤食生冷,甜腻毒热等物,脾胃积滞,久不克化,肚热脚冷,痞癖寒热,及癥瘕中脘不和,膨胀上膈,气壅心腹,不得宣通者。

三棱煎丸 《活幼口议》卷十七

【组方药物】 京三棱 蓬莪术(炮)各15克 芫花0.3克 鳖甲(去裙襕,米醋炙令焦)15克 淡豆豉6克 巴豆21粒(去壳) 川当归15克 杏仁(去皮、尖,炒)0.3克
【制剂用法】 上药8味,将前4味以米醋250毫升煮干,炒焙为末,次将当归、杏仁、巴豆、淡豆豉研末,与上药末和匀,水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20丸,用生姜汤送下。
【适应病证】 婴孩小儿多食生冷,脾胃积滞,久不克化,肚热脚冷,痞癖寒热;癥瘕,中焦不和,脘腹膨胀,气壅不得宣通者。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消痞丸”、“化积丸”(《活幼口议》卷十七)。

三棱煎丸

三棱煎丸

本方出自《活幼口议》。系由《三因极一病症方论》的三棱煎和《脾胃论》的三棱消积丸加减变化而来。方由京三棱(成块煮)、蓬莪术(并炮)各半两,芫花(醋浸炒)二钱半,鳖甲(去裙,米醋炙焦)半两,淡豆豉二钱,巴豆(去壳)二十一粒,当归半两,杏仁(去皮尖)二钱半组成。上四味,以米醋一碗煮令干,焙为末,次入当归末、杏仁、巴豆、淡豆豉和匀,水煮面糊为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功能消积行瘀。主治小儿伤食生冷,癖积胀满,积滞脾胃,或腹中肿块;或其他积滞不化,脘腹痞闷者。本方所治证属伤食久积,气病及血,血凝结聚所致。治宜破瘀化积立法。方中三棱、莪术破瘀消癥,化积止痛;当归甘补温通,既能补血,又可活血;鳖甲软坚散结;芫花、巴豆化积消胀;豆豉、杏仁宣散疏通。诸药合用,共奏消积逐瘀,散结除胀,宣通气血之功。现临床上对于肝硬化、肝脾肿大,以及腹中肿块,见有上述证候者,本方常可加减使用。
三棱煎(《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卷十八) 三棱、莪术各四两,青皮、半夏(汤洗七次)、麦芽各三两。上药用好醋六升煮,焙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醋汤下,痰积者姜汤下。功能消积滞,行瘀血。主治痰食积滞,腹中癥瘕。
三棱消积丸(《脾胃论》卷下) 丁皮(即丁香树皮)、益智仁各三钱,巴豆(和梗米炒焦,去米)、茴香、陈皮、青皮各五钱,京三棱(炮)、广茂(炮)、神曲(炒)各七钱。为细末,醋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食前,温生姜汤送下。得大便,止后服。功能温中消积,行气通腑。主治伤食生冷硬物,消化不良,心腹满闷,或胀痛便秘等。
三棱丸(《婴童百问》) 三棱(煨)、木香、神曲(炒)、陈皮(去白)、半夏(姜汁制)各一两,丁香、官桂各半两。为末,面糊丸,如黄米大,每服二十丸,乳食后,温生姜汤下。功能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主治小儿停积,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嗳气厌食者。

☚ 丁香脾积丸   阿魏丸 ☛
0000411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