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元里抗英斗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元里抗英斗争

 鸦片战争中广东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 5月27日订立的《广州和约》,激起人民极大义愤。29日,盘踞广州城北四方炮台的小股英军窜到三元里骚扰淫掠。村民鸣锣告警,菜农韦绍光等奋起击毙英军十余人。为防止英军报复,村民集会三元古庙,以庙中三星旗为“令旗”,约定“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后又与爱国士绅、举人何玉成等,联络附近一百零三乡村民,共商战计。30日,英军来攻,村民诱敌至牛栏冈,分割围歼,击杀少校毕霞,伤毙英军近五十人。残敌逃回四方炮台,村民跟踪追击,围困炮台。31日番禺、南海、花县、增城等县四百余乡义民数万人闻讯赶到,投入战斗。英军向奕山求援,奕山派广州知府余保纯骗压兼施,驱散村民,英军得以脱围。

三元里抗英斗争

片战争中广州人民自发的抗英斗争。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奕山签订《广州和约》,激起广东人民愤怒反对。同年四月四日(5月24日)英军侵占广州城郊泥城、四方炮台后,大肆淫掠,“奸及老妇”,广州城郊村民鸣锣为号,群起抗击,当场打死英军十多人,其余狼狈逃窜。为防止英军挑衅报复,村民在三元里古庙集会,以黑底白边“三星旗”,为令旗,“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除普通农民、纺织工人外,还有乡镇爱国士绅,结成一支反侵略武装力量。四月十日(5月30日),三元里一带一百零三乡民众,乘敌不备,攻克四方炮台。英军司令卧乌古派布尔利少将带兵留守炮台,率千余官兵反扑。三元里人民按计划诱敌至牛栏岗丘陵地带,手持刀矛、锄耙“不呼而集者数万人”。下午一时,雷鸣闪电,倾盆大雨,他们对英军分割包围,进行肉搏战,伤毙英军数十人,并缴获许多战利品。下午四时,英军败回四方炮台。四月十一日(5月31日)广州附近番禺、南海、花县等地,与三元里人民一起包围四方炮台,迫使英军向清官府求救。奕山命余保纯至三元里,欺骗群众,驱散村民,英军脱险。不久义律贴出告示洞吓广州人民“百姓此次刁抗,蒙大英官宪宽容,后毋再犯”。三元里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敢于同一切侵略者斗争的气慨。

三元里抗英斗争

三元里抗英斗争Sanyuanlikangyingdouzheng

鸦片战争中广东人民自发的反抗英国侵略军的武装斗争。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5月27日,奕山签订了屈辱的《广州和约》,激起广州人民的反侵略斗争。29日,盘踞四方炮台的小股英军,窜到广州城北的三元里抢劫行凶、调戏妇女。三元里人民愤起反击,打死英军数名。为防敌人报复,村民们在三元古庙集合,以庙中的三星旗为“令旗”。大家立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同时分头联络了附近103乡群众,共同战斗。30日清晨,三元里和各乡群众5000人,向四方炮台进攻,英军将领卧乌古率领千余人凶狠反扑,群众且战且退,诱敌至牛栏岗一带,事先埋伏的群众突然冲出,“不呼而集者数万人”,以大刀、长矛、锄头、铁锹等和敌人搏斗。下午1时,大雨倾盆,敌人火枪淋湿,难以施放。人民群众将敌截成数段,分割包围,进行肉搏,杀死英军少校毕霞,打死打伤英军近50人,还缴获了许多战利品。下午4时,卧乌古带领部下逃回四方炮台。三元里人民乘胜追击,包围四方炮台。31日,又有番禺、南海、花县、增城等县400余乡群众赶来参战。英军派人混出重围,带信恐吓奕山,要其立即解散村民,否则英军将废除和约,前来攻城,烧掉附近每个村镇。奕山立即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用威胁和分化瓦解的手法,强迫群众撤围解散。由于人民群众的坚持斗争,6月初,英军被迫撤出虎门。

☚ 虎门销烟   中英南京条约 ☛

三元里抗英斗争

鸦片战争中广州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1841年5月30日三元里103乡人民围歼英军数十人(一说200余)于牛栏冈,将英军逐出四方炮台。在近代史上第一次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力量。

三元里抗英斗争

鸦片战争中广州人民自发的抗英斗争。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奕山签订《广州和约》,激起广东人民愤怒反对。同年四月四日英军侵占广州城郊泥城、四方炮台,城郊村民鸣锣为号,群起抗击,当场打死英军10多人,其余狼狈逃窜。为防止英军挑衅报复,村民在广州北郊三元里古庙集会,结成一支反侵略武装力量。四月十日,三元里一带103乡民众,乘敌不备,攻克四方炮台。英军司令卧乌古派布尔利少将带兵留守炮台,率千余官兵反扑。三元里人民按计划诱敌至牛栏岗丘陵地带,手持刀矛、锄耙“不呼而集者数万人”。下午1时,雷鸣电闪,倾盆大雨,他们对英军分割包围,进行肉搏战,伤毙英军数十人,并缴获许多战利品。下午4时,英军败回四方炮台。四月十一日广州附近番禺、南海、花县等地,与三元里人民一起包围四方炮台,迫使英军向清官府求救。奕山命余保纯至三元里,欺骗群众,驱散村民,英军脱险。三元里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敢于同一切侵略者斗争的气概。

三元里抗英斗争san yuan li kang ying dou zheng

【历史】rise of the people of Sanyuanli Village in Guangdong province against British aggressors in May 1841during the Opium War

三元里抗英斗争

清代鸦片战争中广州人民自发抗英的一次规模较大的战斗。三元里位于广州城北,离城约五里。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四月七日,英军攻陷泥城、四方炮台,并炮击广州。清将奕山求和,订立《广州和约》,激起人民武装反抗。九日盘踞四方炮台的一小股英军窜到三元里一带抢劫行凶,调戏妇女。菜农韦绍光等群起抗击,当场打死敌人十多名。为防止英军寻衅报复,在肖岗乡举人何玉成领导下,村民在村北三元古庙前集会,以庙中黑底白边的三星旗为“令旗”,“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又联络三元里附近一百零三乡人民,共商作战部署。十日清晨,五千义勇向四方炮台进攻,英军司令卧乌古迎战。义军诱敌至牛栏冈,截断归路,展开肉搏。经一天激战,打死英军少校毕霞,毙伤英军数十人。英军余众逃回四方炮台。十一日,番禺、南海、花县、增城各县四百余乡义勇数万将四方炮台包围。英军龟缩在内,急派汉奸混出重围,向在广州的奕山将军求救,奕山竟派广州知府余保纯为英军解围,并护送英军下船。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反侵略斗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