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修实录
宋、明、清三代皇帝篡改修订实录。实录作为官书,其编纂受政局影响,受皇帝的干预。实录系后朝为前朝纂修,从皇帝到史官,常因现实政治的需要,趁撰写之机,屡有篡改史实的情况。即使修成之后,也可重新改写,加以掩饰。《宋神宗实录》初为黄鲁直、张文潜等人所修。至绍圣间,章惇、蔡京改之,尽收原稿入内廷秘府。后由梁师成从秘府传出,始行于世,是为朱墨本。至南宋时,以章惇、蔡京修改本多诬罔,命再修。则神宗实录三修始定。《明太祖实录》修于建文间,王景等为总裁。靖难之役后,朱棣命曹国公李景隆为监修,解缙为总裁,进行重修,而尽焚前书稿本。至永乐九年 (1411),朱棣对解缙等修实录不满,又命姚广孝为监修,杨士奇为总裁。此为传世之本。而前两次所修,后人则不复见。清朝实录也多次重修、篡改。《清太祖实录》、《清太宗实录》各修三次,《清世祖实录》修二次。文过饰非,应载而失载,使实录史料并非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