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仙散❶《张氏医通》卷十五方。紫花地丁、翻白草、当归尾。为粗末,水煎服。治痘疔。 ❷《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三方。黄柏(胆汁炒)、红花(酒炒)、冰片。为细末,吹耳内。治耳内生疮有脓毒。 ❸《北京中药成方选集》方。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3.75kg。为细末,每服3g,冲服,日2次。功能消食化滞。治小儿宿食停滞,消化不良,腹痛胀满,饮食减少。 三仙散 《万病回春》卷三【组方药物】 干姜10克 大附子(炮,去皮、脐)6克 官桂5克 【制剂用法】 上药3味,共为细末。每服9克,滚酒调服。 【适应病证】 阴症腹痛,手足厥冷。 【编者按语】 原方无用量,此为编者所拟,以供参考。 三仙散 三仙散本方出自《寿世保元》卷四。是由《伤寒论》四逆汤衍化而来。方由大附子(炮,去皮脐)、官桂、干姜(炒)各等分组成。为细末,每服三钱,滚酒调服。功能回阳救急。主治阴证,腹痛,手足厥冷。本方所治证属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所致,治宜回阳逐寒为主。本方即四逆汤去甘草加肉桂并改作散剂。方中附子辛热纯阳,通行十二经,峻补元阳,为阴证要药; 肉桂辛甘大热,温阳逐寒,配附子补火助阳以散寒邪; 干姜善除里寒,引附子辛热走窜,透入阴经,驱寒以回阳; 酒行药势,通血脉,滚热之酒调服,加强温通之力,取效更快。全方共奏驱散阴霾,以复元阳之功。 ☚ 四逆汤 温脾散 ☛ 00004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