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美元危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美元危机měi yuán wēi jīдóлларовый крзис америкнского дóллара

美元危机

美元危机meiyuan weiji

指美国信誉低落,外汇市场一再出现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或其他较硬货币的风潮。1944年7月,美国凭借其在战争中壮大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美国承担了让各国中央银行按每盎司35美元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则与美元订出固定比价,从而使美元成为各国货币定值的标准和等同黄金的储备货币。50年代以后,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国际收支经常出现逆差,黄金储备日益减少,因而美元地位不断削弱。进入60年代,美元地位愈趋恶化,1960年10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到1973年先后发生过十次美元危机。1971年8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采取“新经济政策”,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同年12月又宣布美元贬值7.89%,每盎司黄金官价从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1973年2月美元再次贬值10%,每盎司黄金官价提高到42.22美元。西方各国的货币纷纷与美元脱钩,实行浮动汇率。美元两度贬值以后,美国国际收支一度出现顺差,但1977年美元危机再次爆发,美元汇价大幅度下跌,使西方世界经济和货币金融市场陷入混乱,引起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强烈不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元危机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❶由于美国奉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造成国际收支大量逆差,美元大量外流。
❷美国黄金储备不断流失,削弱了美元的霸主地位。
❸美元币值估价偏高,人们认为美元迟早会宣告贬值,对美元的信心逐渐低落,从而促成美元危机的频繁爆发。美元危机不断发生,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它反映了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和美元霸主地位的衰落。美元地位虽然相对下降,但仍是世界外汇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国际结算的重要工具,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内仍起重要作用。

☚ 黑市汇率   国际金融市场 ☛

美元危机

指美元国际信用急剧下降。主要表现为国际金融市场上掀起大规模抛售美元、抢购黄金风潮。1960年至1973年1月共爆发过9次。其原因主要是:美国经济状况恶化,特别是国际收支逆差严重,黄金储备急剧减少。美元危机频繁爆发是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崩溃的重要原因。

美元危机

美元危机

美元的对外汇率和国际信用的危机。通常表现为美元国际信用下降,汇率猛跌,各国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硬通货,美国黄金大量外流,国际金融市场陷入极度动荡和混乱之中。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曾爆发美元危机。60年代以来,由于美国国际收支长期出现逆差和国内通货膨胀日益加剧,美元的国际地位不断下降,连续多次发生美元危机,程度日趋严重。进入80年代以来,美国采取高利率政策,促使其他西方国家的资金流向美国,美元汇率反跌为升,但造成美元危机的根源并未消除,美元危机随时可能再次爆发。

☚ 美元区   美元集团 ☛

美元危机Dollar Crisis

战后美元国际信誉急剧下降并导致国际货币体系严重紊乱的现象。20世纪60~70年代初曾爆发10次美元危机。1978年又爆发一次严重危机。前十次危机的明显特点是:西方外汇市场掀起抛售美元和其他“软货币”与抢购黄金的浪潮;黄金市场价格不断上涨;美国黄金储备不断外流、储备额急剧下降;美元被迫进行两次法定贬值。第11次美元危机具有同前10次迥然不同的特点:危机时美元已与黄金完全脱钩,美元不必从降低含金量表示“法定贬值”;1978年10月黄金市场价格上涨至每盎司243.65美元,美元对黄金大大贬值;美元对联邦德国马克、日元和瑞士法郎等硬货币也大幅度贬值。爆发危机的原因: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下,美国国际经济地位逐渐衰落、国际收支发生巨额逆差、通货膨胀加剧、对外债务剧增,以及奉行不适宜的美元政策(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国奉行高估美元价值的政策,1973~1978年又奉行听凭美元汇率下浮政策)。80年代以来,美元国际地位仍在波浪式下降:1990年同1980年相比,美元对联邦德国马克(1990年7月后改称为德国马克)、日元和瑞士法郎的比价均有大幅度下降,美元在世界官方外汇总储备额中所占比重及在特别提款权定值中所占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美元计值的国际债券在国际债券发行总额中的比例亦有所下降。1986年起美国已变成最大债务国,国际货币合作的局限性,使爆发新的美元危机的危险仍不可低估。

美元危机Dollar Crisis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因美元国际信用下降而发生的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其他货币的风潮。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美元大量外流,黄金储备下降,投资者担心美元币值能否保持稳定,对美元信心发生动摇。从1960年至1973年,先后发生了5次美元危机。许多国家不愿承担干预市场的义务,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美元危机

指美元对外汇价和国际信用的危机。这是美国经济实力逐渐相对削弱,以及美国长期国际收支逆差,美元充斥海外金融市场的必然结果。
根据战后初期生效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美国保证对基金成员国中央银行按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五十年代起,美国连年国际收支逆差,黄金储备不断外流。1960年10月,国内黄金储备已低于美国对外短期负债额,爆发了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美元危机。美国曾与几个西方国家组成“黄金总库”,稳定金价,维持汇价。但到1968年3月,又爆发战后第二次美元危机,美国黄金储备迅速外流,不得不放弃干预市场金价的措施,采取“双重金价制”。即外国中央银行可用美元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同时,市场金价任其自由波动。此后,美元危机频繁爆发。1971年8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对外停兑黄金,1971年12月及1973年2月两次宣布美元贬值。1973年3月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这样,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已趋于瓦解。1980年以来,由于美国银行利率大幅度提高等因素,促使其他西方国家的资金流向美国,美元汇价提高,但产生美元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

美元危机

美元的信用危机,由于美元的币值不稳,信用低落,每当国际金融市场发生动荡时,人们就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迫使黄金价格上涨,美元汇价下跌。由于美元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货币,美元发生危机也就必然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金融货币市场的稳定。美元是以美国储备的黄金为后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元凭借它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实力、通过它策划成立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各国货币的对外比价固定在美元上。同时又按1934年规定,允许外国的中央银行以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价格向美国政府兑取黄金。这样,美国把它的货币作为等同黄金的货币,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战后头几年中,由于美国大发战争财,拥有大量的黄金储备; 再加上美国连年国际收支顺差,它的黄金储备又从1937年的127.90亿美元增至1949年245.63亿美元,占当时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71.2%。这时,美国经济及美元的地位可谓盛极一时,但是好景不长。从1950年起,美国的国际收支就陆续出现了赤字。但在1957年以前,美元还能保持相对稳定。进入60年代以后,美元的地位便不断恶化,1960年10月爆发了第一次 “美元危机”,从那时起直至1973年3月之间,类似危机先后发生过10次。进入70年代,美国的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使得美元的地位进一步低落,整个70年代是 “美元危机” 的更加深化的时期。“美元危机”不断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❶美国的国际收支连年逆差,形成了美元过剩。
❷美国的黄金储备不断流失,动摇了美元的信誉。
❸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加剧,影响了美元的国际地位。

美元危机

美元危机dollar crisis

由于美元的币值不稳,信用低落,每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时,人们就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黄金价格上涨,美元汇价下跌,形成的美元信用危机。由于美元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货币,美元发生危机也就必然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市场的稳定。第一次美元危机发生于60年代初,以后又多次发生直到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 美元区   美元荒 ☛
美元危机

美元危机

美元的信用危机。由于美元的币值不稳,信用低落,每当国际金融市场发生动荡时,人们就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迫使黄金价格上涨,美元汇价下跌。由于美元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货币,美元发生危机也就必然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金融货币市场的稳定。
美元是以美国所储备的黄金为后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凭借它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实力,通过它策划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各国货币的对外比价固定在美元上。同时又按1934年规定,允许外国的中央银行以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价格向美国政府兑取黄金。这样,美国把它的货币作为等同黄金的货币,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
战后头几年中, 由于美国大发战争财,拥有大量的黄金储备,再加上美国连年国际收支顺差,它的黄金储备又从1937年的127.90亿美元跃增至1949年的245.63亿美元,占当时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71.2%。这时,美国经济及美元的地位可谓盛极一时。但是好景不长。从1950年起,美国的国际收支就陆续出现了赤字。但在1957年以前,美元还能保持相对稳定。进入60年代以后,美元的地位便不断恶化,1960年10月爆发了第一次“美元危机”,从那时起直至1973年3月之间,类似危机先后发生过10次。进入70年代,美国的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使得美元的地位进一步低落,整个70年代是“美元危机”更加深化的时期。
“美元危机”不断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❶美国的国际收支连年逆差,形成了美元过剩。自从美国于1950年发动侵朝战争以后,由于对外贸易盈余逐渐减少,而海外军事开支却大量增加,美国在50年代中的国际收支不断出现赤字。及至1966年扩大侵略战争以后,对外军事开支剧增,国际收支就更加恶化。由于美元是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美国可以利用它来抵补国际收支的逆差,巨额的美元就通过国际收支逆差大量流向世界各地,其中以西欧为最多。据苏联经济学家基尔萨洛夫计算,1950~1970年间,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累计为492亿美元,其中虽有一部分用输出黄金来弥补,但大部分都是通过美元纸币外流来弥补的,以致外国银行特别是欧洲银行里的美元数量不断增加。在1960~1970年间,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80%都是用美元纸币弥补的,20%是用短期债券弥补的。又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的计算,在60年代里,世界货币储备每年平均增加20亿美元,其中只有10%是黄金,其余储备美元的大部都是通过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而产生的。在1970年这一年里,世界货币储备总额增加了141亿美元,几乎全部都是由于美国国际收支巨额逆差倾注出来的。这样大量的美元倾注到欧洲,当然要形成美元泛滥成灾的局面,反过来,这些过剩的美元又成为严重威胁美元特权地位的一个祸害。这是经常发生“美元危机”的最主要的原因。
❷美国的黄金储备不断流失,动摇了美元的信誉。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虽然大部分依赖输出美元来抵补,各国中央银行仍然可以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因而,从1957年起,美国的黄金储备就不断流失。1960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已经降至178亿美元,而对外流动负债则高达210亿美元,使得美元在国际上的信誉大大低落。此后,美国的黄金储备更是逐年减少,而对外负债则不断增多,美元的地位日益虚弱。美元之所以能享有国际储备货币的特权,主要依靠它能与黄金相等同并能兑换成黄金。1968年3月爆发第二次“美元危机”,美国实行“黄金双价制”,只允许各国中央银行按官价用美元兑换黄金,市场上的黄金价格则任其自由涨落。这样,支持美元的两大支柱均已动摇,美元的信誉一落千丈是必然的。
❸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加剧,影响了美元的国际地位。通货膨胀最鲜明的标志是物价上涨和美元的购买力下降,这虽然是美元的对内价值问题,但对内价值的不断降低,势必影响到美元在国际上的信用。自从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发生以后,美国的财政赤字越来越大,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过几次经济危机,美元的购买力不断下降。1971年美元的购买力已经只等于战前1939年美元价值的34.3%,此后更是逐年下降。美元价值和信誉的日益低落,不仅使国内的人民受到损失,也使国外持有美元的人蒙受损失并对它失去信心。一旦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动荡,人们自然就急于抛出美元,抢购黄金及西德马克、日元等硬货币。因此,美国国内通货膨胀加剧也是造成美元危机不断发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 1929-1933年世界金融危机   美元荒与美元泛滥 ☛
美元危机

美元危机Dollar Crisis

美元国际信用下降而发生的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其他货币的风潮。50年代以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美元大量外流,黄金储备下降,人们担心美元币值是否稳定,对美元的信誉发生动摇。1960年10月爆发了战后以来第一次美元危机。国际金融市场上掀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巨大浪潮,伦敦市场金价涨至41.5美元一盎司,高出官价18.5%。美元危机之后,美国与有关国家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黄金总库”和“借款总安排”,仍未阻止住危机的发生。到1967年,美国对外短期债务增至331亿美元,黄金储备降至121亿美元,严重影响美元的国际信誉。1968年3月爆发了第二次美元危机。半月之内,美国黄金储备流失14亿美元,巴黎市场金价涨至44美元一盎司,伦敦市场黄金日交易量高达350——400吨,迫使大多数黄金市场停止交易,伦敦证券、外汇和黄金市场被迫关闭。1971年5月爆发了第三次美元危机,8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美元停兑黄金,12月美元贬值7.89%。1972年2月,第四次美元危机再度爆发,抢购黄金、联邦德国马克和日元的浪潮袭击西方整个金融市场,迫使外汇市场纷纷关闭。2月12日,美元再度贬值,贬值幅度为10%。1973年2月,第五次美元危机的爆发,迫使西方外汇市场再度关闭,许多国家不愿再承担干预市场的义务,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导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瓦解。80年代以来,美元在高利率政策的维持下反跌为升,但美元危机的因素依然存在。

☚ 美元贬值   美元化 ☛
美元危机

美元危机U.S. Dollar Crisis

美元对外汇率和国际信用的危机。主要表现是美元国际信用下降,对黄金和外汇的比价迅猛下跌,国际金融市场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其他国家硬通货。使美国黄金大量外流,国际金融市场陷入一片混乱和动荡。在1929~1933年的大危机期间,爆发过第一次美元危机,国内存户挤兑存款,银行倒闭,利率急剧上升,美元对外信用下降,金价猛张。迫使美国取消了金本位制,并使美元由20.6等于一盎斯黄金,降到35美元等于一盎斯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利用它的经济优势,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确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购,公认35美元等于一盎斯黄金的固定比价,确定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使美元成为法定的黄金等价物。由于美国对外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经济危机频繁,通货膨涨严重,财政赤字剧增,等原因,从1960年10月以来,发生了十多次美元危机。黄金大量外流,储备猛烈下降,已难于抵偿对外流动负债额。1968年,美国宣布停止向国际自由市场按官价供应黄金,采取了“双重金价制”。1971年宣布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1971年和1973年,二次宣布美元贬值,各国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美元的霸权地位也随之消失。

☚ 美元荒   石油美元 ☛
美元危机

美元危机Dollar Crisis

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危机的表现。它表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信用下降,竞相抛售美元抢购黄金或其它硬通货,造成黄金价格上涨和美元汇价下跌。简单地说,美元危机是指战后60年代开始的美元的对外汇价和国际信用的危机。战后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在该体系中充当了结算货币、储备资产和干预货币的角色。但是从1960年10月发生第一次美元危机始,先后爆发了多次美元危机,动摇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导致美元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急剧恶化。二战后美国军费开支不断扩大,加以外贸逆差扩大,美元大量外流,美元的信用和地位显著下降。美国被迫在1971年12月和1973年2月两次宣布美元贬值。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宣布放弃本国货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制。于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的国际货币体系寿终正寝了。

☚ 阿鲁沙倡议   第十七篇 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 ☛
美元危机

美元危机

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国际金融市场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其他硬通货,导致美元国际信用动摇的状况。1960年10月爆发二次大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此后美元的国际地位不断削弱,到70年代初已连续多次发生美元危机。美元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美国的对外经济实力削弱,国际收支连年出现逆差,大量黄金储备流失,使美元对外信用保证不足,加上美国通货膨胀严重,美元对内不断贬值。在这种情况下,持有大量美元的国家为了保值起见,纷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并在国际金融市场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其他硬通货,使美元的国际信用不断下降。为了应付美元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后仍不得不于1971年12月和1973年2月两次降低美元汇率,结果导致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崩溃。

☚ 美元泛滥   英镑危机 ☛
000033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