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三九、1997年浙江高中(分流教育)证书会考题之二 [题目]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回答1—3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加“△”的“取”、“患”、“则”、“独”在文中的意思。 2. 把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句中的“是心”指什么?这种“心”“贤者能勿丧”,有的人却会丧失,这是为什么?请联系课文原文简要分析。 [题解] 考查词意、句子翻译及对文句的分析。 答案: 1.① 取: 选取,选择 ② 患: 灾难,祸患 ③ 则: 那么 ④ 独: 唯独,仅仅 2.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然而我喜爱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干苟且得到生命的事情。 3.“是心”指“羞恶之心”或: 人固有的善性为物欲所蔽,如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就会丧失“是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