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七门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七门堰Qimen weir

安徽舒城县的古灌溉工程。相传西汉初羹颉侯刘信所筑。东汉末扬州刺史刘馥重兴治,在县西南七门山下断龙舒水筑堰,开渠引水灌溉。明代下连乌羊、千功、槽𤗮 3堰,共灌田2万余顷。 现纳入𣴪史杭灌区。

七门堰

七门堰

位于县西南20公里处,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舒城西南有山滨大溪,下有石洞如门者七,故山名七门山。这里山峦重叠,邻近巢湖,春夏之交,山洪下泄,常泛滥成灾;夏秋无雨则干旱严重。汉高祖七年(前200),刘信率众在七门山南劈山开渠,引进龙舒水(即杭埠河),兼蓄山洪,筑成七门堰、乌羊堰、𤗰牍堰,合称“七门三堰”。东汉扬州刺史刘馥、明代县令刘显又先后扩建。工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陂、荡、沟、塘,形成自然灌溉的巨大水利网络。后人为了纪念刘信、刘馥、刘显三人,在七门堰建造“三刘祠”,勒石刻碑。今于杭埠河建成龙河口水库(万佛湖)及杭淠、舒庐灌溉干渠,将七门堰纳入淠史杭灌溉系统,有效灌溉面积达40万亩以上。

☚ 2. 舒城县   万佛山 ☛
七门堰

七门堰

位于舒城西南20公里的七门岭下。始建于汉,是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据《汉书》载,高祖七年(前200),刘邦封其伯兄之子刘信为羹颉侯,食邑于舒。光绪《舒城县志》载,刘信率舒民于七门岭下阻河筑堰,开渠建闸,灌田8万余亩。同时又于七门岭东修筑乌羊、腆二堰,合称“七门三堰”。 汉末扬州刺史刘馥、明宣德年间县令刘显等又对七门堰工程“细增疏导”,扩大灌溉面积。这一工程的特点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陂、荡、沟、塘,形成自然灌溉的巨大水利网络。后人为纪念刘信、刘馥、刘显的功德,于七门堰口建“三刘祠”,刻石立碑,赋诗作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七门堰进行了整修,已纳入淠史杭灌区范围,有效灌溉面积近3万公顷。

☚ 汤池温泉   安丰塘 ☛
0000315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4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