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多态
在健康人的群体中,核型内一条或数条染色体表现比较恒定的微小形态变异,并按孟德尔定律的方式遗传,这类变异叫染色体多态或变(异)型。人类染色体多态主要表现在:
❶D组和G组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13~15,21~22)的随体区,随体的增大(ps+)、重复(pss)或缺如(ps-),短臂的加长(p+)、或减短(p-);
❷染色体1号、9号、16号长臂的副缢痕加长(qh+)或减小(qh-)、深染或浅染;还有17号短臂甚至长臂上在某家族中也出现类似的副缢痕变化;
❸Y染色体长臂深染部位的加长(q+)或减小(q-),染成强荧光或弱荧光;也有某些常染色体如3号和4号的着丝粒区也发生荧光强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一般没有表型效应,不影响个体健康,是群体中的正常变异。据报道,用常规染色法检测,新生儿中2~3%有染色体多态;用G显带法检测,染色体多态频率提高一倍;用Q显带法检测,约50%有染色体多态。C显带法检测表明,C带的大小也常发生变化,并呈孟德尔式遗传。在临床应用方面,利用染色体多态特点可以鉴别有关染色体的存在,判断亲子关系和三体型中不分离染色体的来源等。关于各种染色体多态型在人种进化中的兴衰存亡,与异染色质的关系以及有无基因编码顺序等,都是理论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