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七七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七七报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鄂豫边区党委机关报。1939年7月7日创办。报名由陶铸题写。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名为《七七日报》, 1946年6月16日停刊。曾被誉为“边区的政治大炮”。

七七报

《七七报》

抗战时期鄂豫边区党委机关报。1939年7月7日创刊于京山县养马畈。报纸名称是根据边区党委书记陈少敏提议而定;出版几期后,又由陶铸题字。《七七报》从创刊到改版为《七七日报》以至终刊,可分三个阶段:第一,油印阶段。从1939年7月7日到1940年底。这一阶段为《七七报》的初创期。由鄂豫边区党委宣传部长夏忠武直接领导,李苍江为第一任编辑兼社长。1939年12月4日,李苍江在安陆县马家冲突围时牺牲后,由谢文耀接任社长。编辑工作由谢文耀、顾文华负责;刻写工作由许启贤、杨昌帜负责;陈英负责印刷、发行和物资保管;新闻电台则由熊景昭全面主持。这一阶段,《七七报》共出版约90期。初为八开2版。3—5天出1期,每期印200—300份;后改四开4版,2—3天出1期,每期印3000多份。除编印报纸以外,还油印出版了小册子。如《论持久战》、《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党员须知》、《怎样做支部工作》等。有时还印捷报和传单。第二,铅印阶段。从1941年元旦在京山县小花岭王家冲正式铅印出版第1张《七七报》起,到1946年初止。这一阶段为《七七报》的兴盛期。此间,工作艰苦,斗争复杂。编辑部除原有的同志外,又增加了李游。初期的铅印机为一部陈旧的4开平台机和一部圆盘机。这两部印刷机是国民党《京山旬刊》溃逃时,隐蔽在京山县城外3里远的双碑村段家咀的夹墙中,1940年8月边区党委警卫连配合民工黑夜从敌人据点搞回根据地的。第一印刷厂由陈英和张日星负责创办起来。1941年夏秋之交,边区党委派张日星到天(门)汉(川)湖区筹办了第二印刷厂;1942年秋末冬初,又派陈英去黄岗筹办了第三印刷厂;1944年春,由陈英负责,筹办了边区造纸厂。这一阶段,《七七报》共出版约290期,铅印报4开4版,2—3天出1期。第1年,每期印5000份左右;从1942年夏天起,增加到每期印8000余份。这一阶段电台充分发挥作用,使延安电讯能及时见报。报社还出版了电台收译的党中央领导同志的演讲稿和著作,如《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出版了《列宁选集》和《七七月报》。还印行由日本反战同盟第5支部盟员板谷一次郎和森田太一郎编辑的日文版《反战旗报》。第三,《七七日报》阶段。随着革命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七七报》于1946年元月14日改版为《七七日报》,在宣化店沙河铺出版了第1期,成为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报。这一阶段从1946年元月14日到6月24日中原突围前夕被迫停刊,历时5个多月,共出版162期,为《七七日报》的发达期。此时,报社组织健全、阵容强大,不仅在全国有影响,而且也为国际所关注。报社设有编辑部、采通部、电台组、出版部、发行部等机构。夏农苔任社长,周立波任副社长兼副刊主任,谢文耀任副社长兼编辑部主任,顾文华任编辑部副主任,马仲凡任采通部主任,陈英任出版部主任,张进先任发行部主任,魏如湖任电台台长。原《七七报》和《挺进报》的人员大部分集中在这里,而且还有《解放日报》记者王匡、陈祖武,以及从大后方来的许多著名的新闻工作者、青年作家和进步青年知识分子。
《七七报》特别注意党对报纸的领导。报纸从创刊到停刊,其间的组建、扩充,工作人员的配备,均由区党委分配而来。许多重要的新闻和社论,都是边区党委领导组织人员撰写或由领导同志亲自动笔的。李先念、陈少敏、郑位三等同志经常审稿和写稿。夏忠武和夏农苔在任职期间,撰写了大量的社论和短评。报纸从约稿到发行十分注意走群众路线,仅为护送报纸发行而英勇牺牲的交通员先后有30多人。

☚ 二十三、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作   二月提纲 ☛
0000614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