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衣带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衣带水 一衣带水原本形容河流非常狭窄,有如一条衣带。后喻一水之隔,极为邻近。语出《南史·陈后主纪》。 (文) ☚ 念 天下一家 ☛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一衣带水;盈盈一水 异 一衣带水 隔着像一条衣带般的水道。形容极其邻近。语出《南史·陈后主传》:“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比喻性成语。显得典雅、鲜明。使用频率高。 例 原来这个岛虽小,却正好在金门对面,一衣带水,相隔咫尺。(《柯灵散文选·岛》)九月初,穿过鸭绿江,从朝鲜的釜山乘船,横越滔滔的东海,渡向一衣带水的邻邦。(苏叔阳《大地的儿子》) 盈盈一水 盈盈:水清澈貌。谓仅一水之隔。语出《古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描写性成语。 例 忽忽三年,红尘永隔,盈盈一水,青鸟难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中国和日本隔着盈盈一水的东海,两国最近的距离只有四百多里。(张慰丰、耿鉴庭《鉴真东渡》三) 同 都可表示水域很小。常作定语,亦作宾语、主语等。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一衣带水 象一条衣带那么宽的河流。形容相距很近。又泛指江湖河海不足以阻隔交通。《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颎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宋史·潘美传》:“进次秦淮时,舟楫未具。美下令曰:‘美受诏提骁果数万人,期于必胜,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度乎?’”
一衣带水 原指像一条衣带那么宽的河流,形容其狭窄。语出《南史·陈后主纪》:“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南北朝末期,国家分裂,战争不断,581年,杨坚夺取了北周政权,改国号隋,建都大兴(今西安),杨坚即为隋文帝。 隋朝与南朝陈国(皇帝为陈后主)隔着长江形成对峙局面。隋文帝为了南北统一,于是兴师攻伐南陈。当时隋文帝曾对仆射高颎(jiǒng)(隋时仆射略同于宰相)说:“我作为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够因为一条像衣带一样狭窄的长江所阻而不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此话旨在藐视长江巨流,把它比作衣服上的一条带子那样窄,显示出了气吞敌人的气概。589年,隋兵南渡长江,打败了陈的军队,俘虏了陈后主,统一了全中国。 成语“一衣带水”便由此而来,现在常用来比喻两方仅一水之隔,极其邻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一衣带水 “【出处】: 《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颎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故事】: 南北朝时, 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北周的相国杨坚在公元五八一年废了只有八岁的周静帝, 自己当了皇帝, 建立了隋朝, 号隋文帝。南朝的陈后主极为荒淫昏暴, 国势日趋衰弱、杨坚早有灭陈之心, 只因势力还不够强大, 故作了一系列的让步。后来,陈后主的野心越来越大, 隋文帝的谋士认为陈后主即将作乱, 将给百姓带来灾难。隋文帝叹息说:“我是百姓的父母,(江南受到陈后主的压榨) 哪能因为隔了一条衣带那么宽的长江就不拯救他们呢?”公元五八九年杨坚灭掉了陈, 结束了东晋以来将近三百年的南北对立局面, 复归统一。 【意思】: 河道象一条衣带那样狭窄。形容两地接近, 仅一水之隔。也比喻虽有江河湖海相隔, 但不足以成为阻碍。 【古例】: 《宋史·潘美传》:“进次秦淮。时舟楫未具, 美下令曰:‘美受诏, 提骁果数万人, 期于必胜, 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度乎?’”鲁迅《而已集·略谈香港》:“香港地方,同中国大陆相离, 仅仅隔一衣带水。”郭沫若《海涛集·跨着东海》:那市川虽然属于千叶县, 但和东京仅一衣带水之隔, 有火车电车直达东京。”
一衣带水比喻仅隔很窄的一水,极其邻近。《宋史·潘美传》: “美受诏提骁果数万人,期于必胜,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渡乎?” 一衣带水yī yīdài shuǐ原指像一条衣带那么宽的河流,形容其狭窄。语出《南史·陈后主纪》:“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一衣带水yīyīdàishuǐ像一条衣带那样窄的水面。原形容水面狭窄,现形容仅一水之隔,来往方便。 一衣带水《南史·陈纪下》:“隋文帝谓仆射高颎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谓水流如一条衣带一样宽,极言其狭窄和地域相近。《宋史·潘美传》:“美受诏,提骁果数万人,期于必胜,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度乎?”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一《戏作三星行送曹子野归楚时予亦将归里》诗:“汉沔相踞,一衣带水,俟君于油口之渡。” 一衣带水像一条衣带那样窄的水面。原指长江水面狭窄;后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南朝陈后主荒淫无道,百姓苦不堪言。隋文帝杨坚先灭掉后梁,接着准备攻打陈国。朝中有大臣提出反对意见,认为陈国凭靠长江天险,恐怕不易攻取。听到这些议论,杨坚生气地说:“我身为百姓的衣食父母,哪能因为仅仅隔了一条衣带宽的水面就不去拯救他们呢?”接着,杨坚出兵灭掉陈国,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余年的分裂战乱局面。(见《南史·陈后主纪》) 千山万水[万水千山]、山长水阔[山长水远、水远山长]、山遥路远;一山之隔、一水之隔、一衣带水○千山万水qiān shān wàn shuǐ形容路途遥远而艰难:~玉人遥|备闻蜀道崎岖,~,车不能方轨,马不能联辔。也说〖万水千山〗。 ○山长水阔shān cháng shuǐ kuò形容路途遥远而难行:欲寄彩笺兼尺素,~知何处|~步步愁|~,何时相见。也说〖山长水远〗、〖水远山长〗。 ○山遥路远shān yáo lù yuǎn形容路途艰难遥远: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此行~,愿君珍重|~,相思难见。 ●一山之隔yī shān zhī gé只隔了一座山,形容两地距离不远:两省只有~|他们的家乡只有~。 ●一水之隔yī shuǐ zhī gé只隔了一条河,形容两地距离不远:~的烟台和大连|浦口与南京只有~。 ●一衣带水yī yī dài shuǐ水面像一条衣带那样窄,形容两地一水之隔,往来方便:中朝~|我们是~的友好邻邦。 近在咫尺、望衡对宇、一箭之地[一箭之遥]、一衣带水;千里迢迢、天各一方、天涯海角[海角天涯]○近在咫尺jìn zài zhǐ chǐ比喻距离极近:凛然威光,~|我的宿舍与工作单位~,方便得很|虽然~,感觉却是天各一方。 ○望衡对宇wàng héng duì yǔ望见门,对着屋子,形容住处相距很近,可以互相望见:两家~,欢情无限。 ○一箭之地yī jiàn zhī dì古人往往用箭的射程来度量较近的地理位置。形容不很远的距离:那家酒店离这不过~|前行的众头领,已去了~|这边是滩,离陆地大约还有~。也说〖一箭之遥〗。 ○一衣带水yī yī dài shuǐ像一条衣带那样窄的水面,形容极其邻近,仅一水之隔:日本同我国是~的邻邦。 ●千里迢迢qiān lǐ tiáo tiáo形容路途远。多就两方间隔,相距极远而言:~信不通,归来何事太匆匆|她从新疆~到烟台来求学|华侨~回国寻根。 ●天各一方tiān gè yī fāng形容相隔极远:先生此去,~,未知相会却在何日 |虽然~,但总有见面的机会。 ●天涯海角tiān yá hǎi jiào形容彼此之间相隔极远:水北山南春寂寂,~路漫漫|天南地北,~,不知何日才能再相见! 也说【海角天涯】。 一衣带水 一衣带水像一条衣带那样窄窄的河流。后泛指一水之隔,多用以形容距离邻近。 ☚ 一丘一壑 寸金地 ☛ 各种河流 各种河流春日的河流:春流 ☚ 河流 支流 ☛ 近 近近(~郊;~便;就~;~水楼台) 迩(迩狭;行远自~) 咫(咫尺) 只尺 另见:接近2 近地 路途 远 ☚ 近 接近2 ☛ 一衣带水花岗岩雕塑。贺中令作,王敬致题字。在沈阳市北陵公园内。作品以中、日少女手捧鲜花,互相依偎而立的形象,表现中、日一衣带水、友好邻邦的主题,传达两国人民呼唤加深友谊、希望和平的共同心声。刀法洗练,处理概括。获全国首届城雕评比优秀作品奖。 一衣带水 一衣带水杨坚建隋后,要以 “诛暴安民” 为名,渡江灭陈,统一全国,而陈依旧沉浸在大起楼阁、歌舞升平之中。不久,陈又接受了原依附于隋的后梁安平王萧岩的投降,使隋文帝更坚定了平陈之心。他对仆射高颎说: “我为民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以一条衣带那样宽形容河流的狭窄和地域的邻近。这里,一衣带水指的是长江。继而,文帝命令杨素在永安 (今四川奉节) 造战船,准备大举攻陈。后 “一衣带水” 一词固定下来,用以比喻一水相隔的近邻。 ☚ 天堑 全无心肝 ☛ 一衣带水yī yī dài shuǐ(be separated only by)a narrow strip of water 一衣带水a narrow strip of water 一衣带水yī yī dài shuǐ像一条衣带那样窄的水。形容两地非常近,仅一水之隔。a narrow strip of water, a strip of water 一衣带水yī yī dài shuǐ【解义】水面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比喻极其邻近,往来方便。 一衣带水yī yī dài shuǐ象一条衣带那么宽的河流。形容相距很近。又泛指江湖河海不足以阻隔交通。《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颎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宋史·潘美传》:“进次秦淮时,舟楫未具。美下令曰:‘美受诏提骁果数万人,期于必胜,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度乎?’” 一衣带水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当时,隋朝的地域非常广大,朝中上下齐心协力,整个国家欣欣向荣,对地处长江下游弱小的陈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一衣带水yī yī dài shuǐ【释义】形容一水之隔,极其邻近。 一衣带水yī yī dài shuǐ像一条衣带那样窄的水面。 一水相隔,阻碍不了一衣带水格式 比喻式。 一衣带水yī yī dài shuǐ水面像一条衣带那样窄。指一水之隔,往来方便。 一衣带水yīyīdàishuǐ《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颎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原指仅像一条衣带那样宽窄的水面,即极窄的水面。后以形容仅隔一水,极其邻近。 一衣带水yī yī dài shuǐ一衣带之水。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流。 一衣带水yī yī dài shuǐ【解义】 水面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比喻极其邻近,往来方便。 一衣带水yī yī dài shuǐ像一条衣带那样宽的水流。形容水面狭窄。周瘦鹃《苏州游迹》:“山塘在哪里?就在虎丘山门之前,盈盈~,迤逦曲折,据说有七里之长,因此有‘七里山塘’之称。”多形容两地隔水相邻。郭沫若《革命春秋》:“那市川虽然属于千叶县,但和东京仅~之隔,有电车火车直达东京,要不上半个钟头,便可以到达东京的中心地带。” 一衣带水yi yi dai shui河流像一条衣带一般狭窄。比喻仅隔一水,极其邻近。语本《南史·陈后主纪》:“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不拯之乎?” 一衣带水 一苇可航yī yī dài shuǐ;yī wěi kě háng衣带:像一条衣带那样窄,喻很窄、很近;一苇:一条小船。比喻两国或两地相距很近,乘一条小船即可过去。安子贞《盛夏访日话友谊》:“人们常用‘~’形容中国与日本的邻近关系。确实,中、日两国地理上接近,文化上有很多相通之处。” 一衣带水yīyīdàishuǐ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流。指一水之隔,往来无阻。也指仅隔一水,互为近邻。《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一衣带水】yī yī dài shuǐ像一条衣带那样窄窄的河流。多形容仅隔一条河,往来方便。也比喻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不足以成为阻碍。 一衣带水yīyīdàishuǐ〔偏正〕 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河流。比喻仅隔一水,极其邻近。语出《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郤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苏叔阳《大地的儿子》:“九月初,穿过鸭绿江,从朝鲜的釜山乘船,横越滔滔的东海,渡向~的邻邦。” 一衣带水yī yī dài shuǐ形容河流狭窄,像一条衣带那么宽。后比喻仅隔一水,极其邻近。《南史·陈后主纪》:“我为百姓之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