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片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片石 一片石蒋士铨作。有清乾隆间《藏园九种曲》本。四折。乾隆十六年(1751),士铨为《南昌县志》总纂,以南昌城外明宁王朱宸濠妃娄氏墓殆近湮灭,乃请布政使彭青原立碑识之,并作剧以记此事始末。剧中所谓儒生薛天目即士铨自况,布政使篯继铿乃彭青原。中间略穿插以滑稽小段,诙笑点染。为士铨最早之剧作。 ☚ 桃花缘 第二碑 ☛ 《一片石》《一片石》
杂剧剧本。清蒋土铨著。清梁廷楠《曲话》说: 《一片石》等剧“皆有功名教之言。忠魂、烈魄,一入腕中,觉满纸飒飒,尚余生气。”近人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说:“《一片石》、《第二碑》中土地夫妇,最为绝倒。曲家每不善科诨,惟此得之。”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其事固属美举,然事迹单纯,以一篇记文足了,但作者能令之成剧,不令单调无味,可称才笔。”此剧写为明宁王朱宸濠妃娄氏立碑事,歌颂娄氏劝谏宁王不要谋反朝廷的贤德,思想、艺术均极平庸。 一片石戏曲。清蒋士铨(1725—1785)撰。一卷,四折。士铨有《红雪楼九种曲》已著录。此剧作于乾隆十六年(1751)。作者修《南昌县志》时,以明宁王朱宸濠妃娄氏墓,殆近湮灭,闻知故老,知其所在,乃请立碑识之。此剧即叙此事始末。娄妃乃理学名儒娄谅之女, 有贤德, 宁王谋反,屡谏不听。及败,投水死,士人私葬之。作者为其精诚所感,作《一片石》杂剧以记之。有《红雪楼九种曲》本,《藏园九种曲》本,《蒋士铨著九种曲》本。 一片石清蒋士铨撰。其生平见《冬青树》条。此剧写书生薛天目乘船来到江西南昌的隆兴观塘,在一座酒楼内坐下,时值夏初,凭窗远眺引起沧桑之感,想起二百年前的明代宁王朱宸濠,因谋反而遭殄灭,而他的妻子娄妃却富有才智,死得节烈,可惜她的遗骸,不知葬在何处。想到这,便在墙上题诗二首,以示悼念。题完,便伏案而卧。这时娄妃的灵魂在一派仙乐中来到酒楼,此刻她因听到下界有人提到她的名字,又在酒楼题诗,前来一看,凄然有感,便向梦中的薛生指示残存的墓址,以供寻访。薛生醒来,梦中所闻,宛然在耳。于是便四处寻访,通过当地管文物的官员,寻得娄妃古冢在上饶两漕仓界墙之中。布政司篯继铿为娄妃树碑修墓,亲自到坟前祭奠。薛天目闻此盛举,便来拜谒。他见了篯大人,盛称其彰微阐幽之功,并说自己题了两首诗,以表寸心。篯大人读后不禁夸奖说:“此古人神弦曲之遗也!”天上的娄妃受到人间的祭奠,感激异常。但觉当年草草殡葬,无文志墓,深为抱憾。借当日端午节,她在南昌滕王阁特地摆下酒筵,邀请仙人吴彩鸾与麻姑前来观赏赣江上的龙舟竞渡,顺便请麻姑撰写墓志,吴彩鸾书丹刻石。二人欣然答应,一时间锦字云笺,令人称绝。席终人散,仙人们翩然而去。此剧后作者又作 《第二碑》(又名 《后一片石》),此剧情节简单。想象丰富,使此剧呈现了既见有真实性也具有浪漫性的风格。作者使史实与幻想得到初步结合,让娄妃灵魂托梦与薛生,以娄妃墓作为故事核心 (墓确实存在),为全剧奠定了主体。颇能令人赏心悦目。《一片石》剧有《藏园九种曲》本、《红雪楼九种曲》本、1923年上海朝记书庄影印本。《第二碑》剧有乾隆间蒋氏藏园刊本、藏园重刊本、坊刻本、石印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