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菩萨蛮》(温庭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菩萨蛮》(温庭筠)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这一词调相传为“百代词祖”李白所创,“王建、韩偓、温庭筠复推衍之”,“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而“以庭筠为独至”( 《龙壁山房文集·忏盫词序》)。温庭筠有菩萨蛮”二十首,今存十四首,皆抒写闺人思远之情。此即其一。

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公春眠乍醒,意绪慵懒。“小山”,指屏风; “金明灭”,是说金色的阳光照在屏风上,忽明忽暗,闪烁无定。作者以此暗示其卧室之富丽; “鬓云”,即鬓发。“鬓云欲度”,写其鬓发缭乱。但“度”字含有飞动意,再着一“欲”字,便将静态化为动态,显得文辞活泼,神采焕发。“香腮雪”,从嗅觉和视觉两方面形容其肤色的娥妍。“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写女主人公无心梳妆——作者用“懒”和“迟”这两个意态动词稍加点染,便由对女主人公外形的描摹,转入对其内心世界的揭示。读到这里,悬念产生了:她为什么如此情倦意懒?这就诱使读者从下片中去寻找答案。

然而,下片却仍然只是对女主人公的容貌、动作、服饰作客观描写。“照花”二句写女主人公妆成后对镜自照,但见鲜花与人面交相辉映。这是暗示女主人公明艳如花。“新帖”二句虽就服饰着笔,却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帖”通“贴”,指贴金,是唐人刺绣的一种。女主人公在“绣罗襦”上贴上“双双金鹧鸪”有什么深意呢?如果循此加以思考,我们不难领悟:这“双双金鹧鸪”,原来寄托了女主人公盼望情郎早日归来,与自己长相厮守的愿望——“鹧鸪”,属鹑鸟类,其鸣声听来好似“行不得也哥哥”。因此,女主人公才不绣他鸟,唯绣鹧鸪。而绣成的鹧鸪成双成对,比翼齐飞,这又必然会使她触景生情,自怜形单影只。由此,我们觅得了她“懒”和“迟”的原因: “非关伤春,不是病酒”,而是系念情郎,百无聊赖。古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如今,“悦己者”未归,无复得“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之趣,她那里还有心打扮呢?而她之所以久久对镜自顾,不仅为自我欣赏,也是自我哀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红颜易老,青春不再。而今自己正值如花妙龄,情郎却外出不归;一旦归来,只怕已是红颜消减,风韵无存了。这是何等曲折的心态?

词作为“心绪文学”,能在更深的层次上揭示深蕴在人类心灵底层的某些情感。这一特征在温庭筠这首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作者截取女主人公日常生活中晨起梳妆这一片断,通过描写其容貌、动作、服饰,来揭示其复杂的心理活动。意象之间若断若续,几乎看不见缝缀的针线,中间的环节全靠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加以补充。这样的作品,谓之“深文隐蔚,余味曲色”,不亦宜乎?

芟《花间》者,额以温飞卿《菩萨蛮》十四首,而李翰林一首为词家鼻祖,以生不同时,不得劖入。今读之,李如藐姑仙子,已脱尽人间烟火气。温如芙蓉浴碧,杨柳浥青,意中之意,言外之言,无不巧隽而妙入。珠璧相耀,正自不妨并美。(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

此感士不遇也。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 “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清〕张惠言《词选》)

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飞卿词如“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溢于言表。(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温丽芊绵,已是宋、元人门径。(陈廷焯《云韶集》评)


《菩萨蛮》(温庭筠)原文|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 唐宋词选 - 可可诗词网

《菩萨蛮》(温庭筠)

温庭筠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画罗金翡翠,香烛消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温庭筠的词大多以表现妇女生活为题材。这首词第一句中的“忆”字,就点明了主旨:描写一位女子的别情离思。玉楼明月,良辰美景,本应是恋人欢聚的时节,可这位女子却孤独一人悄然凝神,忆念远人,沉浸在绵绵不绝的思念之中。“长相忆”同长相思,“长”字见出其离别之久,思念之深,也暗示其会面无期,终身怀恨。第二句“柳丝袅娜春无力”,更以自然环境来烘托人的情思。暮春时节,柳丝垂长,东风无力,阑珊的、慵惓的春意不也象征着主人公情思的缠绵缱绻吗?相忆既久既深,春意又催人困倦,于是主人公渐渐地睡着了,也把相思带入了梦乡。“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便是梦中的情景。梦境应该是丰富而复杂的,但作者却选取了“送君”的内容,因为情人离别是最摄人心魄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门外芳草茂盛,亦是暮春景象,与上句“柳丝袅娜”相连接,同时柳丝所蕴含的折柳送别的意义又与“送君”契合,此处的景语无不关联着主人公那种觉时梦时无非怀人的情态。“送君闻马嘶”,言简而意深,闻马嘶表明行人渐行渐远,一去不返。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夜闻马嘶晓无迹。”耳际犹回荡着马嘶之声,而行人已杳不可见了。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词受到了江淹《别赋》的影响,把“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与“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相参照,两者的构思多么相近。

下阕换头处由梦境描写转为室内景物的描写,寥寥数字,用侧笔表现“居人愁卧,恍若有亡”的情景。“画罗金翡翠”指饰以金翡翠纹样的罗帐。罗帐流采,烛香缭绕,看来主人公的物质生活并不匮乏,然而精神生活是寂寞的,“香烛消成泪”,不也意味着居人的魂销泪洒吗?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最后两句仍归结于“梦”。这种忽实忽虚的手法,恰如其分地再现了主人公在漫漫长夜中心神不宁、乍醒乍睡的情状。“子规”,鸟名,又称杜宇,其鸣声凄厉,如言“不如归去”。“绿窗”,借指闺房,长夜过去了,随着黎明的到来,风吹花落声和子规啼叫声惊断了主人公的相思梦。然而梦断情不断,绿窗之下的女子身心,继续沉浸在梦境之中,正所谓“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从玉楼明月到画罗、香烛、绿窗,从柳丝花草到马嘶鸟鸣,这首词几乎每句都有景物的描绘,而且都融进了人物的情思,就象是一卷优美的长夜相思图。全词颇得力于一个“迷”字,景物凄迷,梦意沉迷,情思痴迷,从而很好地把握住了“有别必怨,有怨必盈”的意蕴。

“玉楼明月长相忆”,又提“柳丝袅娜”送君之时。故“江上柳如烟”,梦中情境亦尔。(张惠言《词选》卷一)

飞卿《菩萨蛮》十四章,全是《楚骚》变相,古今之极轨也。(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又“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皆含深意。此种词,第自写性情,不必求胜人,已成绝响。后人刻意争奇,愈趋愈下。安得一二豪杰之士,与之挽回风气哉? (同上)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