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木通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木通散

❶《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方。木通、升麻、麦门冬 (去心) 各半两,知母、犀角、炒杏仁 (汤浸,去皮尖、双仁)、炙甘草各一分,栀子仁三枚。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治小儿脑热无涕,口干心烦,眠卧不安。
❷《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五方。木通、黄芩各八分,木香、槟榔、紫苏、枳壳、白术、茯苓各七分。为粗末,加生姜七片,水煎服。治妊娠四肢浮肿,或遍身面俱肿。
❸《保婴撮要》卷八方。木通、滑石各一两,炒牵牛子半两。为末,加灯心、葱白,水煎,空腹服。治小便不通,少腹作痛。
❹《证治准绳·类方》第四册方。木通、苏叶、猪苓各一两,桑白皮、槟榔、赤茯苓各二两。为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葱白二至五寸,水煎,不拘时服。治脚气遍身肿满,喘促烦闷。

木通散 《圣惠方》卷四

【组方药物】木通30克(锉) 槟榔 羚羊角屑 赤芍药 黄芩 当归(锉,微炒) 车前子各22.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剂用法】 上药8味,捣筛为散。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主要功效】 清热通淋。
【适应病证】 小肠实热,心胸烦闷,小便赤涩,小腹中急痛。


木通散 《圣惠方》卷十五

【组方药物】 木通30克(锉) 桑根白皮30克(锉) 葛根(锉) 射干 紫菀各23克(去苗、土) 半夏30克(汤浸7遍去滑) 马兜铃15克
【制剂用法】 上药7味,共为散。每次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要功效】 宣肺清热,化痰止咳。
【适应病证】 时气咳嗽,咽喉不利,心胸烦闷。


木通散 《圣惠方》卷三十五

【组方药物】 木通(锉) 赤茯苓各60克 羚羊角屑 川升麻各45克 马蔺根30克 川大黄45克(锉碎,微炒) 川芒硝60克 前胡(去芦头) 桑根 白皮各60克(锉)
【制剂用法】 上药9味,为粗散。每次10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要功效】 清热解毒,泻火利咽。
【适应病证】 喉痹,心胸气闷,咽喉阻塞不通。


木通散 《圣惠方》卷三十七

【组方药物】 木通30克(锉) 防风 栀子仁各15克 川升麻30克 石膏60克 麻黄23克(去根、节) 桂心15克
【制剂用法】 上药7味,共为散。每次10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主要功效】 清热宣肺,祛风通窍。
【适应病证】 鼻塞,不闻香臭。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防风汤”(《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六)。


木通散 《圣惠方》卷四十六

【组方药物】 木通(锉) 麻黄(去根、节) 甜葶苈各15克 (隔纸炒,令紫色) 松萝30克 桔梗(去芦头) 乌梅肉(微炒) 桑根白皮各15克(锉) 甘草23克(炙微赤,锉)
【制剂用法】 上药8味,共为散。每次12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以吐为度。虚羸人相度服之。
【主要功效】 宣肺清热,化痰止咳。
【适应病证】 肺气不宣,热痰内壅,咳嗽痰唾稠粘不散,胸中壅闷。


木通散 《圣惠方》卷五十八

【组方药物】 木通90克(锉) 葵根60克(锉) 葳蕤60克 大青30克 桔梗60克 栀子仁15克 白茅根30克(锉)
【制剂用法】 上药7味,为粗散。每次10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利为度。
【主要功效】 清热利湿,利窍通淋。
【适应病证】 石淋,小便涩痛。


木通散 《圣惠方》卷六十一

【组方药物】 木通(锉) 黄芩各30克 栀子仁23克 漏芦 土瓜根(锉) 川大黄(锉碎,微炒) 甘草各30克(炙微赤,锉) 川朴硝60克
【制剂用法】 上药8味,为粗散。每次6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通利为度。
【主要功效】 清热消肿,泻火通便。
【适应病证】 痈疽发背,热毒壅滞脏腑,大小便不通。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木通汤”(《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


木通散 《圣惠方》卷七十一

【组方药物】 木通45克(锉) 黄芪30克(锉) 玄参45克 沉香22克 赤芍药60克 子芩 败酱 露蜂房各30克(炙黄) 汉防己45克 川朴硝30克
【制剂用法】 上药10味,共为散,每次12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要功效】 清热解毒,化瘀利水。
【适应病证】 妇人乳痈,已成瘀肿脓水,疼痛不可忍。


木通散 《圣惠方》卷七十五

【组方药物】 木通30克(锉) 木香22克 诃黎勒皮22克 香薷30克 枳壳15克(麸炒微黄,去瓤) 槟榔15克 桑根白皮30克(锉) 子芩25克 鸡苏茎叶30克
【制剂用法】 上药9味,为粗散。每次12克,用水25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前温服。
【主要功效】 宣表行气,利水消肿。
【适应病证】 妊娠身体浮肿,心腹胀满,小便不通。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木通汤”(《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七)。


木通散 《圣济总录》卷六十

【组方药物】 木通(锉) 甘草(炙,锉) 木香 槟榔(锉) 麻黄(去根、节) 秦艽 瞿麦穗 干姜(炮)各等份
【制剂用法】 上药8味为散。每次3克,空腹白开水调服,1日3次。
【适应病证】 酒疸,通身黄肿。


木通散 《幼幼新书》卷三十五引《医方妙选》

【组方药物】 木通30克 川升麻 川大黄 朴硝各15克 甘草(炙) 栀子仁各7.5克
【制剂用法】 上药6味为粗散。每次3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放温服。
【主要功效】 泻火解毒。
【适应病证】 小儿丹毒,身体片片赤色,如胭脂染者。


木通散 《妇人良方》卷七引《明理方》

【组方药物】 木通(去皮节) 青皮(去白) 川楝子(去皮核)各30克(以上药3味,用巴豆15克炒黄,去巴豆不用) 萝卜子(炒) 舶上茴香30克(炒) 莪术 木香 滑石各15克
【制剂用法】 上药8味为细末。每次10克,用葱白煎汤加酒调服。一服愈,甚者不过再服。
【主要功效】 疏肝理气,温经止痛。
【适应病证】 妇人肝胃气滞,胁肋疼痛,并心下及小腹牵引而痛者。


木通散 《仁斋直指小儿方》卷四

【组方药物】 木通(去皮) 萹蓄(去梗)各15克 大黄 赤茯苓(去皮) 甘草各10克 瞿麦(去梗) 滑石(末) 山栀仁 车前子 黄芩各6克
【制剂用法】 上药10味锉碎。每次15克,用水200毫升,加灯芯10根,薄荷5叶,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主要功效】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适应病证】 小儿热毒太盛,致生疮疡、丹毒,小便淋涩不通者。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木通汤”(《古今医统》卷八十八)。


木通散 《普济方》卷二百八十六

【组方药物】 木通(锉) 薏苡仁各30克 生干地黄60克 甘草(炙微赤,锉) 桔梗(去芦头)各30克 丹参60克 麦门冬30克(去心) 赤芍药45克 赤茯苓30克 败酱60克 牡丹30克 黄芪30克(锉)
【制剂用法】 上药12味为粗散。每次12克,用水25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饮服,不拘时候。以小便利为度。
【主要功效】 清肠解毒,利湿排脓。
【适应病证】 肠痈,不便不利似淋,腹中苦痛,寒热汗出,时时利脓。


木通散 《古今医统》卷八十五

【组方药物】 木通 条芩 木香(磨汁) 槟榔 紫苏 枳壳 白术 白茯苓各3克
【制剂用法】 上药8味,用水300毫升,加生姜2片,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
【主要功效】 理气健脾,利水消肿。
【适应病证】 妊娠四肢浮肿,或遍身面目俱肿。


木通散 《女科指掌》卷五

【组方药物】 木通10克 土贝母10克 白芷6克 甘草3克
【制剂用法】 上药4味为散,水煎,去滓,温服。
【主要功效】 清热通乳,散结消肿。
【适应病证】 妇人乳汁不通,肿硬疼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