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木速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木速蛮 元代伊斯兰教徒的通称,是波斯语musulman的音译,即阿拉伯语muslim(穆斯林)。又译作谋速鲁蛮、没速鲁蛮、铺速满。元代汉文献中通常将西域各族木蛮蛮称为回回。元朝境内的木速蛮,大部分是蒙古西征以来从中亚、波斯各地所俘的工匠和其他平民;先后签调来的军队;入仕元朝的官员和学者;来中国经商、留居的商人;小部分是唐宋以来寓居中国的大食、波斯人的后裔。木速蛮在元代属于色目人的一种,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蒙古统治者为防制汉人、南人,重用色目人。至元二年(1265),规定:以蒙古人任各路达鲁花赤、汉人任总管,回回人任同知。五年,下令罢汉人任达鲁花赤者,回回人仍旧任职。次年又准许任用回回、畏兀儿等色目人为达鲁花赤。木速蛮善于经商,有经商的传统,在元朝的国内外贸易中势力很大。从中亚各地迁来的大批木速蛮工匠,被编入元朝政府,或诸王贵族所属的工局,从事纺织、建筑、武器、造纸、金玉器皿、酿酒等各种行业的劳作。来元朝的木速蛮,带来了伊斯兰教国家的天文学、医学、地理学、建筑艺术、文史、音乐等多方面的科学文化成就,丰富了中国文化,为元朝文化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他们久居中国,丰富多彩的汉文化吸引着他们,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学者、文学家、艺术家。木速蛮世代保持伊斯兰教信仰、制度、习俗。元朝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政策,因其俗而治其民。给予伊斯兰教掌教人员答失蛮等以免除赋役的优待。伊斯兰教的礼拜寺和佛寺、道观一样受到保护。元朝政府设置“回回哈的司”,掌管木速蛮的宗教事务及刑名、词讼诸事。天历元年(1328),因木速蛮大臣倒剌沙等拥立泰定帝子,与元文宗对抗,文宗下令罢回回掌教哈的所,并命各地追究倒剌沙的同党,木速蛮势力受到一次较大打击。木速蛮在统治者的权利之争,一直是一支很重要的势力。散居各地的木速蛮民户,元朝单独编入户籍,通称回回户。元代的木速蛮在接受汉文化的同时,保持自己的宗教习俗,有别于其它民族,逐步地形成为中国的回族。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諸教部 > 伊斯蘭教派教職(附) > 木速蠻 木速蠻 mùsùmán 亦譯作“謀速魯蠻”、“鋪速滿”。阿拉伯語,意爲奉正教者。元代著作家用以指伊斯蘭教徒,即今穆斯林之語源。此稱始見於宋代,《册府元龜》作“摩思覽”,《金史》作“蒲速斡”,《遼史》作“普速完”,元·劉祁《北使記》作“没速魯蠻”,皆此稱之異譯。元·耶律楚材《西游録》:“尋思干乃謀速魯蠻種落梭里檀所都,蒲華、苦盞、訛打剌城皆隸焉。”元·李志常《長春真人西游記》:“九月二十七日,至阿里馬城。鋪速滿國王暨蒙古塔剌忽只領諸部人來迎。”《元史·世祖紀二》:“己未,括木速蠻、畏吾兒、也里可温、答失蠻等户丁爲兵。”參見本類“穆斯林”。 木速蛮❶元代伊斯兰教徒译名。又作谋速鲁蛮、木速鲁蛮、铺速满等。波斯语musulman音译,今译穆斯林。汉文史书又将西域诸地木速蛮称作回回。 木速蛮元代对伊斯兰教徒的称谓。为波斯语、阿拉伯语音译,又作谋速鲁蛮、没速鲁蛮、木速鲁蛮。铺速满,即今译穆斯林。元代汉文文献通常将西域各族之木速蛮称为回回。多为当时东来中国的中亚、波斯籍军士、工匠、官员、商人及学者等。,东南沿海地区也有一小部分木速蛮是唐宋时期寓居中国的波斯、大食人的后裔。广泛散布于全国各地,一般呈大分散、小集中状态,世代保持伊斯兰教信仰及其制度和习俗。元代,木速蛮属于四等人中色目人之一种,地位仅次于蒙古人,而高于汉人、南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元朝统治者采取各种宗教兼容政策,其宗教活动和生活习俗都不受限制,故皆长期保持自己的特点,虽受汉族强烈影响,普遍接受汉文化,仍与汉族及其他民族居民有别,而逐渐形成为回族。 木速蛮元代色目人之一,伊斯兰教徒的译名,波斯语音译,即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在元朝境内,他们大部分是蒙古军西征中从中亚、波斯各地所俘的工匠和平民,签调来的军队,入任元朝的官吏和学者,来中国经商留居的商人;小部分是唐宋时期寓居中国的大食、波斯人后裔。他们的许多上层人物是蒙古汗国和元朝的高官显宦,如牙老瓦丁、赛典赤、阿合马、倒剌沙等人,位至统辖中原汉地的最高断事官、丞相、平章,掌握朝廷大权,担任地方要职,享受种种特权;有的掌握元朝国内外贸易大权,成为富商大贾;多数人从事各种技术工匠,许多学者带来了伊斯兰国家的天文、医学、地理、建筑、文史、音乐等多方面的科学成就,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