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荆钗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荆钗记》

王十朋一去求科举,

占鳌头中状元,写寄书回。

孙汝权换写书中意,

继母贪财宝,姑娘强作媒。

逼得我投江,逼得我投江,

“乖!绣鞋留与你,绣鞋留与你。

钱玉莲是个贞节妇,

恨继母爱钱财,苦逼重夫。

将身跳入江水渡,

李成舅拾绣鞋,王夫人往帝都。

风雪飘零,风雪飘零,

“天!官亭路上苦,官亭路上苦。”

——明·龚正我辑《时尚古人劈破玉歌》

《荆钗记》,是南戏剧本。元柯丹丘作。写贫士王十朋以荆钗为聘礼,与钱玉莲结为夫妇。王中状元后,万俟丞相欲招其为婿,王拒绝,万俟遂将他由饶州佥判调任潮阳佥判。富豪孙汝权图谋霸占玉莲,暗中将王的家书改为休妻之书,钱的继母也逼她改嫁孙,迫使玉莲投江自杀,为福建巡抚钱载和所救,收为义女。后玉莲听说饶州王佥判病故消息,误以为十朋亡故。五年后,十朋改任吉安太守,在道观设醮追荐亡妻,适玉莲亦至道观烧香,两人相逢,终以荆钗为凭,夫妻团圆。后一首所写“王夫人往帝都”,是指王十朋之母误以为钱玉莲投江已死,在江畔祭媳之后,遂往帝都寻十朋。

这两首民歌不仅概括了《荆钗记》的主要故事情节,而且突出了原剧本控诉“贪财宝”、 “爱钱财”,强行封建包办买卖婚姻的罪恶,对钱玉莲被迫投江自杀,珍惜以荆钗为聘的贫贱夫妻,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热烈的赞美。

两首的视角有别。前一首是从钱玉莲的视角来写的,所谓“逼得我投江”、“绣鞋留与你”,是以“我”钱玉莲为第一人称的。后一首则是以第三人称为视角,所谓“钱玉莲是个贞节妇”,“王夫人往帝都”,皆是从第三者的角度来写的。

两首尽管皆是概述主要故事情节,但是却也非常注意细节描写。如前一首,写钱玉莲投江时一再呼唤“绣鞋留与你”。这个细节就极为生动感人地表现了她对丈夫王十朋的生死之恋。后一首写“李成舅拾绣鞋”,这个细节又为人们误以为钱玉莲投江真已亡故而留下了所谓证据,使人感到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感情的起伏,皆极为合情合理,真实可信,生色动人。


古代文学作品《荆钗记》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 可可诗词网

《荆钗记》

《荆钗记》

全名《王十朋荆钗记》。南戏剧本。元柯丹邱著。明吕天成《曲品》以此剧入“妙品”,说:“以真切之调,写真切之情,情、文相生,最不易及。词隐称其‘能守韵’。然则今本有失韵者,盖传钞之伪耳。真当仰配《琵琶》而鼎峙《拜月》者乎?”明王骥德《曲律》说:“《荆钗》、《牧羊》、《孤儿》、《金印》,可列具品,不得言妙。”又说:“古曲自《琵琶》、《香囊》、《连环》而外,如《荆钗》、《白兔》……等记,其鄙俚浅近,若出一手。岂其时兵革孔棘,人士流离,皆村儒野老涂歌巷咏之作耶?”又说: “古戏如《荆》、 《刘》、 《拜》、《杀》等,传之几二三百年,至今不废。以其时作者少,又优人戏单,无此等名目便以为缺典,故幸而久传。”明徐复祚《曲论》说:“《琵琶》、《拜月》而下,《荆钗》以情节关目胜,然纯是倭巷俚语,粗鄙之极,而用韵却严,本色当行,时离时合。”明凌蒙初《谭曲杂札》说:“《荆》、《拜》二记虽亦经涂削,而其所存原笔处,犹足以见其长,非后来人所能办也。”清李渔《闲情偶记》说:“头绪繁多,传奇之大病也。《荆》、《刘》、《拜》、《杀》之得传于后,止为一线到底,并无旁见侧出之情。三尺童子,观演此剧,皆能了了于心,便便于口,以其始终无二事,贯串只一人也。”清李调元《雨村曲话》说:“《荆钗》虽动人而俗,《香囊》虽不动人而雅,亦《琵琶》之类,未可废也。”清梁廷楠《曲话》说:“《荆钗》曲白都近自然,惟《赴试》折家国离情,路上自不必向朋辈喁喁絮语,且末、净合唱‘蒙嘱咐,牢记取,教我成名先寄数行书’,又居然与王十朋心事关照,殊嫌着相。”近人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说:“献王《荆钗》,且直摩则诚之垒,出词卑俗,亦十倍于永嘉。”又说:“此记曲本不佳,惟以藩邸之尊,而能洞明音吕,故一时传唱,遍于旗亭,实则明曲中,尚属中下乘也。……《赴试》、《闺念》、《忆母》诸折,全摹则诚旧套,而出词平实,远逊《琵琶》,不独结构间多可议焉。”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此曲其词虽俚鄙,然‘曲白都近自然’,结构之巧,冠《琵琶》及四大家中,因此至今上演尚盛,其流行应不减于《琵琶》。”明徐谓《南词叙录》著录《王十朋荆钗记》两本:一为“宋元旧篇”,未题作者姓名;一为“本朝”,题“李景云编”。清张大复《寒山堂曲谱》引《王十朋荆钗记》,注作“《雍熙乐府》”六种之第二种,吴门学究敬仙书会柯丹邱”著。清姚燮《今乐考证》题“柯丹邱”著。无名氏《古人传奇总目》题“丹邱生作”。今《古本戏曲丛刊》中《原本状元荆钗记》,题作“温泉子编集,梦仙子校正”。近人吴梅《〈曲海目〉疏证》说:“《荆钗》,柯丹邱作。(案:丹邱先生,实为宁献王权道号,并非柯敬仲也。)”此剧歌颂了王十朋富贵不忘糟糠妻的高尚品质和钱玉莲忠于爱情、反抗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鞭挞了卑鄙无耻的邪恶小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作品结构谨严,情节错综曲折。但作者试图从封建伦理道德的角度表扬“义夫节妇”,故封建说教气味较浓。人物形象也不够突出,语言本色而略显粗俗。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