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海国图志》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海国图志》序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2〕,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3〕,及近日夷图、夷语〔4〕,钩稽贯串〔5〕,创榛辟莽,前驱先路。〔6〕大都东南洋、西南洋〔7〕,增于原书者十之八〔8〕;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9〕,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10〕博参群议以发挥之。 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谈西洋〔11〕,此则以西洋人谈西洋也!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12〕,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13〕。 《易》曰〔14〕:“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15〕”故同一御敌,而知其形与不知其形,利害相百焉〔16〕;同一款敌,而知其情与不知其情,利害相百焉。古之驭外夷者〔17〕,诹以敌形〔18〕,形同几席〔19〕;诹以敌情,情同寝馈〔20〕。 然则执此书即可驭外夷乎?曰:唯唯,否否。〔21〕此兵机也,非兵本也;有形之兵也,非无形之兵也。明臣有言〔22〕:“欲平海上之倭患,先平人心之积患。”人心之积患如之何?非水非火〔23〕,非刃非金〔24〕,非沿海之奸民〔25〕,非吸烟贩烟之莠民〔26〕。故君子读《云汉》、《车攻》〔27〕,先于《常武》、《江汉》〔28〕,而知二《雅》诗人之所发愤;玩卦爻内外消息〔29〕,而知大《易》作者之所忧患。愤与忧,天道所以倾否而之泰也〔30〕,人心所以违寐而之觉也〔31〕,人才所以革虚而之实也〔32〕。 昔准噶尔跳踉于康熙、雍正之两朝〔33〕,而电扫于乾隆之中叶〔34〕。夷烟流毒〔35〕,罪万准夷〔36〕。吾皇“仁勤”〔37〕,上符列祖〔38〕,天时人事,倚伏相乘〔39〕。何患攘剔之无期〔40〕,何患奋武之无会〔41〕?此凡有血气者所宜愤悱〔42〕,凡有耳目心知者所宜讲画也〔43〕。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44〕则人心之寐患祛〔45〕,其一。 以实事程实功〔46〕,以实功程实事,艾三年而蓄之〔47〕,网临渊而结之〔48〕,毋冯河〔49〕,毋画饼〔50〕,则人材之虚患祛,其二。寐患去而天日昌,虚患去而风雷行。 传曰:“孰荒于门,孰治于田,四海既均,越裳是臣。”〔51〕序《海国图志》。 道光二十有二载〔52〕,岁在壬寅嘉平月〔53〕,内阁中书邵阳魏源序于扬州〔54〕,时夷艘出江甫逾三月也〔55〕。 原刻六十卷,道光二十七载刻于扬州,咸丰二年重补成一百卷,刊于高邮州。〔56〕 〔1〕这篇序文是作者对编著《海国图志》这一目的的正确性的说明论证。《海国图志》是部当时关于外国情况的百科全书。海国,指外国。图志,地图、史地记载。 (魏源生平,见清诗部分。) 〔2〕总督:清代的地方最高长官,管理一省或二三省的军民要政。尚书:清代总督都兼有兵部尚书衔。西夷:泛指西方外国人。《四洲志》: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关于外国史地的著作。 林则徐被构陷罢官后,将《四洲志》和大量中外资料交给魏源。 〔3〕岛志:关于岛的史地情况的记载。 〔4〕夷图:外国地图和科技图纸。 夷语:外文资料。 〔5〕“钩稽”句:意为选择研究,综合编辑。钩,取,即选择。稽,查考,研究。 〔6〕“创榛”二句:意为披荆斩棘,开拓荒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工作。 榛(zhen),一种落叶灌木。 莽,丛生的野草。 〔7〕东南洋:指东、南太平洋沿岸和海岛各国。 西南洋:指印度洋,包括印度、伊朗和阿拉伯半岛等国家。 〔8〕原书:指《四洲志》。 〔9〕大小西洋:大西洋指欧洲各国。小西洋指非洲各国。北洋:指俄国和北欧各国。 〔10〕“又图以经之”二句:指在书中穿插刊刻的图表。经,竖线。纬,横线。 〔11〕中土人,中国人。 〔12〕款:议和谈判,外交斗争。 〔13〕>师:学习。长技,先进的科学技术。 〔14〕《易》:《周易》,是我国古代具有哲学思想的占卦用书,列为“六经”之一,称《易经》。 〔15〕“爱恶”三句:意为爱恶相互对抗产生吉凶,远近相互争夺产生悔恨,真假相互感应产生利害。 〔16〕相百:相差百倍。 〔17〕驭:驾驭、制服。 〔18〕诹(zou):咨询、查考。 〔19〕几席,家俱,如桌椅等。 〔20〕寝:睡觉。馈:吃饭。 〔21〕唯唯,否否:意为既可以,又不可以。 〔22〕明臣:明朝的大臣,指谁不详。 〔23〕水、火:此处比喻自然灾害。 〔24〕刃、金:喻兵灾战乱。 〔25〕奸民:这里指里通外国的奸细。 〔26〕莠(you)民:坏人。莠,一种恶草,叫狗尾草。 〔27〕《云汉》:《诗经·大雅》中的一篇。《车攻》,《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这两首诗赞美周宣王因忧患国家危亡而发愤图强,整顿武备。 〔28〕《常武》、《江汉》:《诗经·大雅》中的诗篇,赞美周宣王内修国政、外平强敌而得到复兴。 〔29〕卦爻(yao):《易》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易经·系辞》说:“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又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消息:消是灭,息是生,这里指吉凶变化。 〔30〕天道:事物发展的规律。倾:转化。否(pi):凶,坏事。泰:吉,好事。 〔31〕违:违反,脱离。寐:睡觉,引伸为愚昧。觉:觉醒。 〔32〕虚:没有真才实学,又不脚踏实地地干。 〔33〕准噶尔:中国西部厄鲁特蒙古四部中的一个游牧部落,居住在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一带的中国地区。 17世纪中叶,准噶尔的头子葛尔丹在老沙皇支持下进行叛乱,先后占领了整个厄鲁特地区、天山南路,势力达到西藏,后又侵占喀尔喀蒙古(即外蒙古),随后更深入到内蒙古地区,妄图分裂中国。 乾隆二十三年叛乱终于被平定。 跳踉(liang):跳梁,引伸为叛乱。 〔34〕电扫:迅速扫平。 〔35〕夷烟:外国的鸦片烟。 〔36〕准夷:指准噶尔叛乱。 〔37〕皇:指清朝道光皇帝旻(min)宁。 “仁勤”:“仁爱而且勤勉”。 〔38〕列祖:指道光以前的清朝历代皇帝。 〔39〕倚伏相乘:出自《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意思是说,祸与福这一对矛盾,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 〔40〕攘剔:指铲除。 〔41〕奋武:意为富国强兵。 会:机会,时候。 〔42〕愤悱(fei):愤慨。 〔43〕讲画:议论,筹划。 〔44〕养痈(yong),比喻对坏人坏事的包庇和纵容。痈,致命的毒疮。营窟:结党营私。 〔45〕寐患:愚昧这一祸患。 祛(qu):除去。 〔46〕“以实事”句:意为用实际行动衡量实际效果。 程,衡量,考核。 〔47〕“艾三年”句:意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和一切事业的成就,都得有多年准备。 艾,一种草药,可供针炙用,越陈越好。 〔48〕“网临渊”句:《汉书·董仲舒传》:“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说,到河边羡慕鱼味的鲜美,不如趁早结网。 〔49〕毋:不要。 冯(ping)河:无船就涉水渡河,喻指危险行动。 〔50〕画饼:画饼充饥,喻指自欺欺人。 〔51〕“熟荒于门”四句:出自韩愈诗《琴操十首·越裳操》,主要意思是,先内治而后外服,非安近无以服远。 魏源借用这几句话,说明只有治理好国家,富国强兵,才能战胜外国侵略者。四海,指国内。均,平,指政治清明。越裳,泛指外国。 臣,臣服,服从。 〔52〕道光二十有二载:公元1842年。 〔53〕壬寅:按干支纪年,即道光二十二年。嘉平月:农历十二月。 〔54〕内阁中书:官衔,魏源于道光九年捐资为内阁中书舍人。 〔55〕夷艘出江:指《南京条约》签订后,农历九月,英国侵略者的军舰退出长江。甫:刚。魏源特别标出作序的时间,表明他对鸦片战争的战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是十分悲愤的。(按:这一小段是1842年《海国图志》五十卷本问世时所写的。) 〔56〕“原刻”一段:是1852年《海国图志》百卷本问世时所写的。高邮州,今江苏高邮县。(按:五十卷本、六十卷本、一百卷本的《序》,文字都是一样的。六十卷本“将《海国图志》五十卷何所据”这句话里面的“五”字改写成为“六”字,一百卷本连“六”字也没改。) 晚清的中国闭关锁国,魏源在此文中首先从知己知彼了解世界的角度论述了“制夷”必须“知夷”的道理。作者一方面呼吁国人“愤悱”;一方面号召士人“讲画”,热情呼唤爱国御侮,主张消除普遍的愚昧和解决人才的困乏。鲜明地提倡“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的务实精神。从而达到“以夷攻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文笔朴实凝重,章法谨严,逻辑性强。博采经史、活用典故辅助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全文贯穿了作者忧时愤世的爱国热忱,深挚动人。 《海国图志》序《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①,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鸟志,及近日夷图、夷语②,钩稽③贯串,创榛辟莽④, 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⑤,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⑥,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 表以纬之, 博参群议以发挥之。 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谈西洋, 此则以西洋人谈西洋也。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⑦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易》曰:“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⑧故同一御敌, 而知其形与不知其形,利害相百⑨焉;同一御敌,而知其情与不知其情,利害相百焉。古之驭外夷者,诹⑩以敌形,形同几席⑾;诹以敌情,情同寝馈⑿。 然则执此书即可驭外夷乎?曰:唯唯, 否否⒀。此兵机也, 非兵本也;有形之兵也, 非无形之兵也。明臣有言: “欲平海上之倭患(14),先平人心之积患。”人心之积患如之何?非水非火⒂, 非刃非金⒃, 非沿海之奸民,非吸烟贩烟之莠民⒄。故君子读《云汉》、《车攻》⒅,先于《常武》、《江汉》⒆,而知二《雅》诗人之所发愤;玩卦爻内外消息(20),而知大《易》作者之所忧患。愤与忧, 天道所以倾否而之泰也(21),人心所以违寐而之觉(22)也,人才所以革虚而之实也。昔准噶尔跳踉于康熙、雍正之两朝(23),而电扫于乾隆之中叶。夷烟流毒, 罪万准夷。吾皇“仁勤”,上符列祖, 天时人事,倚伏相乘。何患攘剔(24)之无期,何患奋武之无会?此凡有血气者所宜愤悱(25),凡有耳目心知者所宜讲画也。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26),去营窟,而人心之寐患祛(27),其一。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艾三年而蓄之,网临渊而结之,毋冯河(28),毋画饼(29), 则人材之虚患祛, 其二。寐患去而天日昌,虚患去而风雷行。传曰: “孰荒于门,孰治于田,四海既均,越裳是臣。”序《海国图志》。 道光二十有二载(30), 岁在壬寅嘉平月, 内阁中书邵阳魏源序于扬州,时夷艘出江甫逾三月也。 原刻六十卷,道光二十七载刻于扬州, 咸丰二年(31)重补成一百卷, 刊于高邮州。 (光绪二十一年上海书局石印本《海国图志》) 注释 ①“一据”句——两广,广东、广西二省。林尚书,即林则徐(1785—1850)。夷,中国古代对东部民族的泛称,后亦指外国人。西夷,泛指西方国家。《四洲志》,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外国史地著作。②夷图、夷语——指外国地图文献资料。③钩稽——选取、查考。④创榛辟莽——比喻从事开拓性工作。⑤东南洋、西南洋——东南洋,指东、南太平洋沿岸及诸岛各国。西南洋,指印度洋区域各国。⑥“大小西洋”句——大小西洋,指欧洲、非洲各国。北洋,指俄国及北欧各国。外大西洋,指美洲各国。⑦款——原指招待,此处指外交谈判。⑧“爱恶”句——出自《易·系辞下》。⑨相百——相差百倍。⑩诹 (zou)——咨询。(11)几席——桌椅等家具。(12)寝馈——睡觉、吃饭。(13)唯唯, 否否——既可以, 又不可以。(14)倭(wo)患——海盗侵扰之患。倭, 占代指日本。(15)非水非火——不是自然灾祸。(16)非刃非金——不是兵战祸乱。(17)莠(you)民——坏人。莠,狗尾草,被认为是恶草。(18)《云汉》、《车攻》——《云汉》,《诗经·大雅》篇名,赞颂周宣王祭神以救旱灾。《车攻》,《诗经·小雅》篇名,一说赞颂周宣王整顿武备, 一说记贵族出猎。(19)《常武》、《江汉》——均为《诗经·大雅》篇名。《常武》,赞颂周宣王外平强敌之举。《江汉》,赞美周宣王内修美政。(20)“玩卦爻”句——卦爻,《易》中象征自然、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消息,灭与生,指吉凶变化。(21)“天道”句——天道,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倾否而之泰, 化凶为吉,转危为安。倾,转化。否(pi),凶,坏事。泰,吉,好事。(22)“人心”句——违寐而之觉,脱离愚昧而觉醒。(23)“昔准噶尔”句——准噶尔,清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游牧于天山 一带。该部上层贵族噶尔丹等人勾结沙皇制造分裂,清朝自康熙二十九年(1690)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多次用兵, 平息叛乱。跳踉(liang), 跳梁。(24)攘剔——排除。(25)愤悱(fei)——思虑蓄积。(26)痈(yong)——毒疮名。(27)祛(qu)——原指撩起袖口,此处指排除。(28)冯(ping)河——徒步过河,喻有勇无谋或不切实际。(29)画饼——即画饼充饥。(30)道光二十有二载——公元1842年。(31)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 赏析 放下天朝大国的虚驾子,潜心钻研西方先进技术,洋为中用, 以夷制夷,这是中国近代一批有识之士的共同主张。魏源是其中一位代表人物。道光二十一年(1841),魏源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译稿及中外文献资料,编著《海国图志》。此书叙述世界各国地理分布及历史政情,分析鸦片战争经验教训,以探求富国强兵抵御外侮之道,成为当时国人自编的最为详备的世界史地参考书。 在这篇序文中,魏源开宗明义,谈及此书的编著目的: “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鸦片战争攻破了天朝的大门,也触发了有识之士的民族危机感。魏源认识到“欲制夷患,必筹夷情” (《筹海篇四》),“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大西洋欧罗巴洲各国总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世界时局,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才能增强国力,保家卫国。他谴责顽固派视坚船利炮为“奇技淫巧”之昏聩,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器的先进技术及选兵、练兵、养兵之法。他还认为, 凡有益民用者都应学习借鉴,西方的一切文明成果皆可拿来为我所用。而这种学习绝非盲目崇洋,而是以反侵略为前提的,充分表现出魏源的忧患意识与爱国热忱。 更为可贵的是,魏源并没有盲目夸大这部著作的作用,而是实事求是、鞭辟入里地分析了“攻夷”、“款夷”、“制夷”的具体策略。他认为了解世界情况、学习先进技术还并不完全,还要提高国人素质,讲求“兵本”、“无形之兵”。首先,要通过革新、变法,“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其次, “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讲求务实, “知”从“行”中来。“寐患去而天日昌,虚患去而风雷行”。惟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造就“人和”,兼以“天时”、“地利”, 才能使民族复兴。 魏源师从刘逢禄学习《公羊春秋》,不满于古文经学的空谈,主张“经世致用”。这是他学术思想的核心,亦影响到他的文风。这篇序文以四组设问构建,将《海国图志》“何所据”、“所以异”、“所以作”、“所以用”这些基本问题阐述得清晰透彻,而无其他枝节纠缠。在语言方面,文章出语庄重简洁,不事雕琢藻饰,毕现“诚朴”二字。魏源一生主要从事时务政事和学术著述,成果甚丰,并以“明畅条达”的文风为学界所首肯。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