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 杜甫 - 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闻君扫却赤县图,乘兴遣画沧洲趣。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 杜甫 - 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闻君扫却赤县图,乘兴遣画沧洲趣。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岂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起手用突兀之笔,中段用翻腾之笔,收处用逸宕之笔,突兀则气势壮,翻腾则波澜阔,逸荡则神韵远,诸法备矣,须细细揣摩。(施补华《岘佣说诗》)

【诗例】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杜甫



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闻君扫却赤县图,乘兴遣画沧洲趣。

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

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岂但祁岳与郑虔,笔迹远过杨契丹。

得非玄圃裂? 无乃潇湘翻?

悄然坐我天姥下,耳边已似闻清猿。

反思前夜风雨急,乃是蒲城鬼神入。

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

野亭春还杂花远,渔翁暝踏孤舟立。

沧浪水深青溟阔,欹岸侧岛秋毫末。

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刘侯天机精,爱画入骨髓。

自有两儿郎,挥洒亦莫比。

大儿聪明到,能添老树巅崖里。

小儿心孔开,貌得山僧及童子。

若耶溪,云门寺,

吾独胡为在泥滓? 青鞋布袜从此始。

【解析】

这是一首精彩的题画诗。通篇以画法为诗法,极有特色。开篇突兀而起,惊叹堂上生松树,满眼江山,烟雾腾腾。把画中景物当作真情实景来描写,这是对画的最高评价。自“画师亦无数”以下六句实写,以同时代画家为参照,高度评价此画作者的成就。自“得非玄圃裂”以下八句虚写,即施补华所谓“翻腾之笔”。

何谓“翻腾”?近人刘公坡曰:“作诗实写则易落板滞,空翻则自见灵动。翻腾之势愈空,题中之意愈透。但不能一味空翻,与题绝不相关而近于浮泛也。”(《学诗百法·空翻题意法》)高明的作者,往往不肯就题论题,就画论画,而是以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想象来渲染,发挥题旨,从而收到惊世骇俗的艺术效果。

这八句诗都是山水画引发的关于大自然和神灵的奇情异想,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忽而潇湘,忽而天姥,忽而蒲城,纵横捭阖,如风如电。雄奇险怪的想象,出人意表:仙人群居的昆仑之巅猝然崩裂,该是何等的断崖嶙峋、玉石俱碎?浩荡澄澈的潇湘之水猛然掀翻,将会激起怎样的滔天碧浪,吞没多少村落人家?凄清的猿啼、惨厉的风雨有如鬼神哭号。这不仅写出了山水画的逼真和神韵,也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诗圣的忧患意识。像这样天马行空、变幻莫测而又扣题入神,起伏顿挫的,就是典型的翻腾之笔。

刘公坡指出,中唐韩愈的《春雪》也是善于翻腾的名诗。此诗曰:“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诗本是咏雪,首句却先从“芳华”写起,次句由未见之花想到初生的“草芽”,最后写到“雪花”的争春之意。的确是富于想象,善于翻腾的。

翻腾笔法的实质就是要求创作思维高度活跃。陆机《文赋》所云:“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已指出了由实入虚的途径。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又描述了那种思维活动的生动状态:“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从形式上说,诗文中段翻腾,是避免呆板、平铺直叙的良方。诸如“作文要有曲折”、“铺叙中要有峰峦起伏”之类论述,中外作家,不绝于口。而不善翻腾用笔,则很难实现这项要求。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 杜甫 - 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闻君扫却赤县图,乘兴遣画沧洲趣。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岂 - 可可诗词网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 杜甫 - 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闻君扫却赤县图,乘兴遣画沧洲趣。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岂



画有六法:“气韵生动”第一,“骨法用笔”次之。杜以画法为诗法,通篇字字跳跃,天机盎然,见其气韵。乃“堂上不合生枫树”,突然而起,从天而下,已而忽入“前夜风雨急”,已而忽入两儿挥洒,突兀顿挫,不知所自来,见其骨法。至末因貌山僧,转云门、若耶,青鞋布袜,阕然而止,总得画法经营位置之妙。而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真是下笔有神;而诗中之画,令顾、陆奔走笔端。(王嗣奭《杜臆》卷一)

【诗例】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杜甫



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闻君扫却赤县图,乘兴遣画沧洲趣。

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

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岂但祁岳与郑虔,笔迹远过杨契丹。

得非玄圃裂? 无乃潇湘翻?

悄然坐我天姥下,耳边已似闻清猿。

反思前夜风雨急,乃是蒲城鬼神入。

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

野亭春还杂花远,渔翁暝踏孤舟立。

沧浪水深青溟阔,欹岸侧岛秋毫末。

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刘侯天机精,爱画入骨髓。

自有两儿郎,挥洒亦莫比。

大儿聪明到,能添老树巅崖里。

小儿心孔开,貌得山僧及童子。

若耶溪,云门寺,

吾独何为在泥滓? 青鞋布袜从此始。

【解析】

此诗《文苑英华》本下注云:“奉先尉刘单宅作。”故知“刘少府”即为奉先(今陕西省蒲城县,当时属同州)县尉刘单,唐人沿袭汉代称谓、故称县尉为少府。“山水障”,即山水屏障。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秋,杜甫因京城米贵,遂将家属送往奉先县寄居。杜甫在刘单宅中见其所画山水障子,心神折服,遂有此作。

此诗可大体分为三部分。

前10句为第一部分,总写观画的感受和对画的评价。“堂上”二句是说,枫树应生于山野,而现在却生于堂上;为什么那江水山峰还飘渺着团团烟雾?诗以突兀之笔和出人意表之惊叹,称颂这幅山水屏形象逼真,笔墨高超,因枫树和江山烟雾均为画上之景。“闻君”二句,是说刘单在画完《赤县图》之后,又乘兴画了这幅山水屏障。“赤县图”,即奉先县地理图;“沧洲趣”,即山水画,此用谢朓 “复协沧洲趣”之意。“画师”六句,是赞刘单画艺卓越,将全部身心融于毫(画笔)素(白绢)。刘单的画,不仅超过了祁岳(即祁乐,与杜甫同时的画家)和郑虔(即郑广文,杜甫之至友,擅长书、画),而且远远超过了隋代的著名画家杨契丹。

“得非”以下14句为第二部分,称叹画中之景。“得非”二句,称画中之山犹如从昆仑仙境之玄圃分裂而成,画中之水犹如潇湘之水波涛翻腾,极写画中山水之高妙。“悄然”二句,形容画中的山景幽深静寂,使诗人仿佛置身于天姥山胜景,仿佛听到了那里的猿声哀啼。“反思”二句,回想前夜刘少府作画之际蒲城风雨大作,暗示画上山水形象逼真,可泣鬼神。“元气”二句,感叹画上天地混元之气淋漓,犹如水湿画障,夺天地造化之妙,天神(真宰)若告知天帝,天帝也会为之动容。“野亭”六句则细描画中之景物:春回大地,野亭杂花,远近交映;渔翁在暮色中立于独舟之上,汉水(沧浪)大海(青溟)既深且阔;斜岸边,水岛旁,细微景物亦清晰可见;画上虽看不到湘水女神(舜之二妃)鼓瑟,但她们哭舜时泪染的斑竹却临江而立。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把笔墨酣畅的画面描绘得栩栩如生,精妙绝伦。

“刘侯”以下12句为第三部分,进一步写此画的创作情况及其所表现的隐逸出世之情。不但刘少府爱画入迷,技法老到,他的两个儿子也聪颖过人挥毫洒墨,画技不凡,大儿能画树于巅崖之上,小儿能为画添加人物。面对画上若耶溪、云门寺(均为浙江省绍兴市之风景胜地)美好景物,竟有托身世外之感慨:我何必留恋这污浊的尘世呢?从此也将青鞋布袜归隐于山水佳丽之地。观画而油然萌生游山归隐之情,进一步从画的美感作用和艺术效果来说明此画之精美动人。

此诗主旨在赞画,用笔飘洒自由:既有对画面本身的具体描绘,精细写实,又有诗人观画的心态和感受,大胆虚拟,想象极为丰富;既有玄圃、潇湘之大景,也有野亭、侧岛之小景。虚实相生,主客相融,顿挫淋漓,引人入胜。而作者之所以能达到这种出神入化的地步,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成功地移植了某些绘画的技法。王嗣奭对此有精辟的阐述:“画有六法: ‘气韵生动’第一,‘骨法用笔’ 次之。杜以画法为诗法,通篇字字跳跃,天机盎然,见其气韵。”既讲“气韵”,又讲“骨法”; 既有精妙的状物,又致力于写出对象的风神、气格,使之形象跃然,别具神韵。因此,这首诗本身也就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画,如果说王维是“诗中有画”,那么,我们也可以说老杜此诗是“诗中有画”,“赞画如画”。

在唐代以画法为诗法是不少高明诗人的惯用手法。像王维的《汉江临眺》、《山居秋暝》等,明显地移植了绘画技法。杜甫本人也常用此法,如其咏物言志诗《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寥寥数语,即将马之骨如锋棱,耳如刀削,四蹄生风,呼啸奔驰之状勾勒出来,写意传神,精妙绝伦。以画法为诗法,是诗、画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表现手法方面的互补与融合,是对诗歌表现手法的丰富和发展。杜甫此诗由于成功地移植了某些画法,不仅使其本身成为题画、咏画诗的佳构,而且在艺术上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启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