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新柏拉图主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新柏拉图主义又称新柏拉图学派。三到五世纪罗马帝国衰落时期的神秘主义哲学流派。该派的特点是柏拉图的理念论、斯多噶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中神秘的唯心主义哲学之揉合。比柏拉图的学说更加神秘化。创始者是阿蒙尼阿斯·萨卡斯(Ammonias Sakkas,约175—约242)。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普罗提诺(Plotinus,204—270)提出了“流溢说”,认为万事万物皆源于神即“太一”。“太一”流溢出“理性”、“灵魂”和物质世界。人生的目的,是使灵魂摆脱肉体缚束而达到与神合而为一。奠定于这种理论基础的政治法律思想,引导人们消极、悲观、厌世、避世,以求苟安。按照普罗提诺的说法,在现实生活面前,人无能为力,只有靠神启才能得到解脱。这种思想对基督教教父学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新柏拉图主义公元3—6世纪流行于古罗马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创始人是亚历山大里亚的阿蒙尼阿·萨卡(约175—约242),主要代表人物有普罗提诺和波菲利等。新柏拉图主义以柏拉图的哲学为理论基础,吸取了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斯多葛学派和东方宗教哲学的部分内容,建立和发展了一套神秘主义的哲学体系。普罗提诺所提出的“太一说”、“流溢说”和“灵魂解脱说”,是这种神秘主义的最为系统和典型的代表。他认为,“太一”就是神,是宇宙的本原。它流溢出理性,理性又流溢出灵魂,灵魂又流溢出物质世界。人生的目的是要返回到“太一”。为此,人的灵魂须从肉体中超脱出来,在“忘我”、“出神”状态中与“太一”合为一体。在这样的世界观基础上,新柏拉图主义宣扬:躯体与物质世界是一切罪恶根源,人们只有放弃对现实生活的追求,摆脱对尘世的牵挂与肉体的束缚,才能与神交往,达到人神合一的境界。为达此目的,它又非常重视道德净化的作用,认为道德能净化人的情欲,使人的灵魂上升到神的世界。新柏拉图主义厌恶现世生活、向往神的世界的思想,对后来基督教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新柏拉图主义3—6世纪流行于古罗马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以柏拉图学说为基础,并和毕达哥拉斯主义、斯多葛主义等思想系统地糅合起来而形成的。代表人物有普罗提诺、普罗克洛(Prok-los,约411—485)。认为世界的本源是“太一”即神,万物都从“太一”中流溢出来的。人能通过直觉与神直接交往,达到神人合一的境界。对后来的教父哲学影响很大。 新柏拉图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古罗马奴隶制崩溃时期的神秘主义哲学。反映奴隶主阶级垂死绝望的情绪。主要代表人物是柏罗丁(约205—270),后期主要代表是普罗克洛(约411—485)。 ☚ 西塞罗 琉善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