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6.药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6.药材

6.药材

甘肃是我国中药材主要产区。据1984—1987年对全省药材资源的普查,全省共有药用植物1 270种,其中种子植物1 176种(主要为毛茛科、菊科、伞形科、唇形科、豆科、蔷薇科、茄科等)菌类35种,苔藓类4种,地衣类5种,蕨类47种。
大宗家种地道药材当归、党参、红芪、大黄历史悠久,量大质优,是全省药材的骨干品种,在全国市场和出口方面占有相当优势。80年代,甘肃家种药材面积保持在1.8万—2.9万公顷之间, 占全国药材播种面积的1/10以上。1993年全省药材种植面积3.56万公顷,总产5.28万吨,平均每公顷产量1.48吨。播种面积仅次于四川而居全国第二。
全省中药材产地集中分布在陇南、陇中山区。《神农本草经》提到的“归、芪、黄、参、草”五大宗药材,陇南山区就盛产“归、芪、黄、参”四大宗。受地形气候影响,木本药材主要分布于陇南林缘地带,喜阳耐旱药材主要分布陇中黄土高原,沙生药材主要分布于河西沙漠边缘,喜寒阴湿药材主要分布于甘南草原。
(1)当归。伞形科,当归属。喜阴湿凉爽,生长期3年,主产于陇南山地与甘南高原交汇处的岷县、宕昌、漳县及黄土高原的渭源等县。当归在甘肃已有一千多年的种植加工历史。《南史》记载,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宕昌国王曾把当归作为贡品献给梁武帝,武帝对宕昌国王大加封尝。
品质优异的“岷当”,分布在海拔2 000—3 000米的高寒山区,省外引种尚无成功之例,由于岷当“多肉、枝少、气香”,具有“调气养血”的特殊功效,不仅入药“十方九用”,而且可加工成高级化妆品;不仅行销国内外,而且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全省产量1950年0.16万吨,1957年0.52万吨,1985年1.8万吨,超过历史最高产量的5倍,占全国总产量的92%。被誉为“当归之乡”的宕昌县已和深圳、香港联合建立归芪加工厂,当归年产量0.42万吨,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7%, 收入占家庭收入的一半。
(2) 党参。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甘肃种植的党参分纹党和白条党两大类。纹党原为毛党参,因芦头部具细密环纹而得名,原野生于陇南山区,50年代集中文县临江一带家种,直播3年后成商品,大纹党呈狮子头蛇尾,含糖量和药用价值比一般党参高1.5倍。90年代年种植0.1万公顷,总产0.5万吨,年出口0.1万吨。白条党家种以山西潞党为大宗, 1966年全省陇西、愉中等县开始引种,由于陇中土壤、气候条件适宜,育苗后移栽大田生长一年即成商品,具有根长、条粗、肉细、味甜等特点。70年代种植面积0.46万公顷,产量0.3万吨, 占全国收购量的44.6%。80年代产量0.77万吨, 占全国收购量的64%。最高年份种到1.8万公顷, 其产量是全国需要量的3倍。
(3) 红黄芪。豆科。喜生凉爽干旱山地, 海拔500—1 800米。原为野生,80年代后大面积人工种植,主产区在武都、宕昌一带。武都县米仓山上的大鹿院、麻黄沟两个村, 从70年代后期在林间种黄芪260公顷, 3年后人均黄芪收入200—300元。
(4) 黄连。毛茛科黄连属。60年代后从四川、湖北引种,70年代后在文县、武都、徽县较大面积种植,产品经过测定,黄芪至少含量为8.26%,高于药典7%的规定。现留种面积、产量居全国第三位。为我国传统出口药材。
(5)大黄。蓼科,大黄属。根为清热泻火良药,产于甘南等地的唐古特大黄,质量尤佳,但商品量很少。家种于礼县、宕昌、庄浪、华亭等县的掌叶大黄为全省商品大黄的主要品种,正常年份产量在千吨左右,约占全国产量的1/4。
(6)红花。为全省较大的家种药材品种,最高时种植面积300公顷, 产量100吨以上。因市场需求波动, 种植面积也随之增减。
(7)枸杞。与宁夏枸杞同为正宗,历史上早有种植,但产量不高,近年面积、产量均有增大。
(8) 生地。50年代就有引种,但规模不大,近年来种植面积100公顷左右,主要在正宁、临洮等地。
(9)木香。60年代自云南引进,宜在陇南山区种植,最高时面积在100公顷以上,后因商品滞销,面积又有缩减。
(10)伊贝母。70年代自新疆引进,目前已在兰州市郊和华亭、甘谷县等地安家落户,种植面积超过30公顷, 具有较好的发展前途。
(11)白芷、板兰根、桔梗、紫苏、牛膝、附子、银花、连翘、人参、玄参、天麻、川芎等品种,曾在全省达到一定种植规模。杜仲、辛夷、黄柏等木本药材也在经济林中占有一定比重,还有西洋参、防风、黄芩、柴胡、知母等品种,近年来在陇东、陇南等地家种已开始起步。秦艽、姜活、丹参等家种正在试验中。为防止和减少对甘草等野生药材资源的破坏; 部分地方已开始家种甘草。

☚ 5.烟叶   (三) 园艺作物 ☛
0001899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