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万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马万福1853—1934东乡族,甘肃河州(今临夏)人。 马万福马联元、王宽、马万福 白寿彝 中国穆斯林1984年2期 马万福1853—1934中国伊斯兰教伊合瓦尼教派的创始人。甘肃河州(今临夏)东乡果园村人。东乡族。经名奴海。曾朝觐麦加,被尊称为“果园哈知(吉)”。出身宗教世家。22岁时受聘在当地各清真寺为阿訇。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朝觐麦加,接受伊斯兰教瓦哈比教派学说。1893年回国后提出“凭经立教”、“遵经革俗”口号,开始在东乡、临夏、广河、和政等回、东乡族地区公开宣传该派学说和宗教主张,由于教义简于其他教派,信徒日增。后因参加“河湟事变”,受到晚清地方政府通缉而隐居十余年。在此期间,通过秘密讲学活动,培养宗教人材等方式继续传教,逐渐形成一派,自称“伊合瓦尼”(意为“按安拉的旨意结为兄弟”)。辛亥革命后为甘肃军阀马安良所通缉,避祸至哈密传教。1918年新疆都督杨增新以“煽惑民心”等罪将其逮捕,在押解兰州途经河西时被青海马麒截获迎往西宁。从此该教得到进一步传布。 马万福 马万福? ~1934经名努海,东乡族,东乡县人,通称 “果园哈智”。中国伊斯兰教依黑瓦尼派创始人。幼年入清真寺念经,22岁开始收徒讲学,成为白庄门宦的年轻阿訇。清光绪十四年 (1888年),赴麦加朝觐求学,受“瓦哈比运动”影响,弃门宦而改宗“艾海里 ·逊奈”(遵经派)。学成回国,应聘到临夏县莫尼沟何家寺开学。历时10年,宣传 “尊教革俗”和 “凭经立教”, 信者日众, 遂自成一派, 称“依黑瓦尼”。在讲学中,会同河州十大阿訇,从阿拉伯文经典中摘录并编印阐述依黑瓦尼主张的小册子, 提出十大施教主张,俗称 “果园十条”。二十一年(1895年),联合东乡 “马大汉”等起而响应河湟起义。失败后,隐姓潜往静宁县城关大寺当“满拉”,三年后回莫尼沟何家等地清真寺开学, 期间坚持依黑瓦尼主张,继续讲经宣教,三十三年(1907年)赴陕西安州(今安康)开学讲经。辛亥革命后回到家乡。1916年携眷至哈密,被新疆都督逮捕,押回甘肃途中为青海提督马麒援救,接回西宁,支持推行宗教改革主张, 使依黑瓦尼派在青海得以发展。 ☚ 崔正午 马元章 ☛ 马万福1849—1934中国伊斯兰教伊赫瓦尼教派创始人。经名奴海。甘肃东乡果园村人,故又称马果园。东乡族。曾赴麦加朝觐,被尊称为“果园哈知(吉)”。22岁时受聘为该地清真寺阿訇。清光绪十二年(1886)复前往麦加朝觐,接受伊斯兰教瓦哈比耶教派学说。十九年(1893)回国后,在回族、东乡族地区广泛推行该教派学说与主张,提出“凭经立教”、“遵经革俗”的口号。以教义简而易行,信徒日增。二十一年(1895),因参加青海循化等地反清“河湟事件”,受到清朝地方政府通缉而隐居10余年。此间,仍继续从事传教、讲学,培养人材自成一派,称作“伊赫瓦尼”(意为“按阿拉的旨意结为兄弟”),又称“新教”、“新兴教”、“新兴派”。辛亥革命后复遭甘肃地方当局通缉,避祸至新疆哈密,仍继续宣扬新教。1918年以“煽惑民心”等罪,被新疆都督杨增新逮捕,在押解兰州途经甘肃永登时,被西宁镇守使马麒截获,迎往西宁,在马麒的支持下,于青海西宁等地大力宣扬本教派,广招信徒,并派人前往甘肃等地传教,使该教派在东乡及河州地区迅速发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