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三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马三峰 马三峰主要活动于1840—1880年之间。西河大鼓创始人之一。原名马大河。早年演唱木板大鼓,因表演风趣横生,人们戏赠绰号“马三疯子”。高阳(今属河北)人。清道光、咸丰间,以木板大鼓和弦子书两种曲艺形式为基础,兼采民歌、戏曲中的一些音乐语汇,以大三弦、犁铧片伴奏,创造出一个新兴曲种,后定名为“西河大鼓”。 ☚ 卢胜奎 石玉昆 ☛ 马三峰 马三峰清道光、同治间西河大鼓艺人。原名马大河。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早年演唱木板大鼓。后木板大鼓与弦子书渐趋合流,形成以鼓、板及小三弦伴奏的鼓书。马在此基础上,改木板为犁铧片、小三弦为大三弦,并吸收民歌和戏曲的音乐改进唱腔,形成新腔,时称“梅花调”、“河间大鼓”,后改称“西河大鼓”。故马被公认为西河大鼓的主要创始人。当时在河北等地颇有影响,与何老凤并称,有“南有何老凤,北有马三峰”之说。 ☚ 范秀兰 何老凤 ☛ 马三峰 马三峰原名马大河,西河大鼓主要创始人。河北省高阳县人。生卒年不详。道光年间,长期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献艺,久负盛名。马三峰初习木板大鼓,吐字行腔皆用乡音土调,唱法朴直粗犷,再加上台风泼辣,演得炽热火爆,深得听众喜爱,被戏称作“马三疯子”。他不但会说木板大鼓书,还精通音律,善操琴弦,能自弹自唱弦子书。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在木板大鼓、弦子书唱腔的基础上,吸收了戏曲、民歌的曲调,改进了伴奏乐器,创造了一个用铁犁铧片和三弦伴奏,唱腔和谐流畅、生动活泼,更富有表现力的新曲种。这个曲种初名“梅花调”、“犁铧片”,后改为“河间大鼓”。到20世纪20年代,才定名为 “西河大鼓”。 ☚ 韩小窗 石玉昆 ☛ 马三峰 马三峰约1800~1900西河大鼓创始人,又名马大河。原籍河北省高阳县,后落户安新县端村。马三峰幼习木板大鼓,后以正江湖名分,拜河间艺人“白大褂”为师,实虚许其名。他多才博艺、极富天资。不仅擅长说书,且兼精坐腔戏及民歌小调,几经揣摩,遂创立一种新曲调叫“梅花调”。后来,马三峰木板改为钢板(或铜板),小三弦改大三弦伴奏;唱腔益见丰富,板式愈发灵活而规范,并创作了〔一马三涧〕、〔紧五句〕、〔双高〕、〔反腔〕等花腔和曲牌,奠定了西河大鼓唱腔音乐的基础。他的演唱泼辣奔放、风趣横生,时称“马三疯子”。 ☚ 高元钧 朱化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