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此序如今科文有起頭、包頭、回題、回下,條理分明可見。
中庸‘何為而作’,與詩‘何為而作’,兩為字不同。
問:‘道心亦有中節不中節之不同耶?’曰:‘朱子曰“道心,(是)人心之理”,謂之理,則恐無過不及。船柁之喻,再見於語類。中庸序、大禹謨。柁者,所以正船之過不及,而使中於節也。天下無不中節之柁,道心之無不中節,於此益信。’
或曰‘雖聖人,道心比人心則微,人心比道心則危。危者,謂易流於人欲也。此是本色’云云。愚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者,指凡衆人而言也。危者安,微者著,聖人也;危而至於陷,微而至於喪,下品人也。自聖人言之,雖常有危微之戒,自他人觀聖人,聖人之人心固不可謂之危,聖人之道心亦不可謂之微。本色二字,卻恐未安。聖人之學,本分之外未嘗有一毫增加,若是心之本色如此,即是本分如此,只當復其危微而止,何必要安且著耶?
危者,在於欲墜未墜之間,好不好未分也。微字對危字説,其義亦然。故朱子嘗曰:‘微是微妙,亦是微昧。’大禹謨蔡傳曰:‘難明而易昧,故微。’微字恐不可全然作好個義看。
危字,讀之便令人有怕怖之心;微字,讀之便令人有憂慮之意。
峻坂蹉一步即是深坑,人心蹉一步即是私欲。
小注新安説‘自賦命受性之初,便有道心’,恐有語病。道心是已發也,豈可謂賦命受性之初便有之乎?道心下著‘根柢’等字,則似好。朱子亦非謂天命率性即道心也,看‘之謂也’三字可見。
孟子時以其有孟子,故中庸賴而得傳;程子時以其有中庸,故程子賴而得出。朱子文章之下語精密如此。
集解石氏元本名輯略朱子改定本名輯録,非册名言所輯而録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