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猫儿眼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猫儿眼睛 【名称出处】:《中药大辞典》 【概况】: 异名 头状蓼、尼泊尔蓼(《新华本草纲要》)。 基源 为蓼科蓼属植物山谷蓼的全草。 原植物 尼泊尔蓼Polygonum alatum Buch.-Ham.ex D.Don[P.nepalense Meissn.;Persicaria alata(Buch.-Ham.ex D.Don)Nakai] 形态 一年生草本,茎多分枝,细弱上升,高10~35cm,常为红色,节上有毛。叶互生;叶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1.5~4.5cm,宽1~3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截形或圆形,沿叶柄下延成翅状或耳垂形抱茎,边缘微波状,上面无毛,下面常密生黄色腺点,上部叶近无柄;托叶鞘筒状,斜截形,长0.5~1.0cm,淡褐色。 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下面具有叶状总苞,总苞茎部及总花梗上均被腺毛;苞片卵状椭圆形,长2~4mm,内有1花;花被淡紫色或白色,4裂,长2~3mm;雄蕊5~6枚,花药黑紫色;花柱细长,上部2裂,柱头头状。 瘦果圆卵形,双凸镜状,直径约2mm,顶端微尖,熟时有线纹及凹点,黑褐色,包藏在宿存花被内。花果期4~11月。(图见《浙江植物志》.第2卷.154页.图2~202)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高达1400m湿地、沟边、茶地及山顶路边草丛中,有时亦可生在潮湿岩石上。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至西南。 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泊尔、原苏联中亚地区及非洲。 。【生药】: 采集 春、夏季采收全草,晒干。 【化学】: 从全草中分得5,4′-二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黄烷酮(5,4′-Dimethoxy-6,7-methylenedioxyfla-vanone)、5,6,7,2′,3′,4′,5′-七甲氧基黄烷酮(5,6,7,2′,3′,4′,5′-Heptamethoxyflavanone)、5,6,7,4′-四甲氧基黄烷酮(5,6,7,4′-Tetramethoxyflava-none)、谷甾醇及蒲公英赛酮[1]。 全草中分得新的七甲氧基二酮化合物:3′,4′,6′,2″,3″,4″,5″-七甲氧基-1,3-二酮查耳酮(1)[3′,4′,6′,2″,3″,4″,5″-Heptamethoxy-1,3-dikitochalcone]及已知化合物槲皮素-3-O-鼠李二糖甙、金丝桃甙、木犀草素-6-C葡萄糖甙和β-谷甾醇葡萄糖甙[2]。 参考文献 [1] CA 1987;106∶15723u [2] J Nat Prod 1987;50(3)∶357 【药性】: 性味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酸、涩,平。” 功效 清热解毒,收敛固肠。 主治 喉痛,目赤,牙龈肿痛,赤痢,白痢,大便失常,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6g。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红白痢疾,关节疼痛:猫儿眼睛9~12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