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6.改革奋进时期(1977—1986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6.改革奋进时期(1977—1986年) 6.改革奋进时期(1977—1986年)1977年以后,全省农村教育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获得了长足发展。1978年、1980年两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重点抓普及小学教育、注重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思路,明确提出“普及小学教育是发展全省教育的基础工程、特别是普及农村牧区的小学五年教育,是全省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首要任务”。对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小学教育,扩大免费范围,并坚持多规格、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形式。农业区各乡基本上都建立了中心小学,牧业区绝大多数乡恢复或新建了寄宿小学,在回族、撒拉族聚居区兴办了一批女子学校或增设了女子班。到1986年全省儿童入学率由1983年的76.8%上升到81.3%;在校小学生由1983年的51.44万人上升到55.02万人;普通中学的在校生由1983年的19.27万人上升到1986年的24.16万人。在1985年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确定了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落实到了县、乡政府,使县、乡两级人民政府都有了主动权和责任感,调动了地方办教育、管教育的积极性。职业技术教育实行各部门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稳步发展。1984年召开全省农民教育座谈会,对农民教育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等做明确规定,初步明确了农牧民教育是地方管理的事业。扫盲教育已从少数地区扩展到整个东部农业区各县和部分牧业区。1986年扫盲班达到918个,全省12~40周岁人口中的文盲数下降到36.7%。累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597期,兴办农民职业技术学校2所。参加初级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班学习的农牧民逐年增加,仅1986年就有54 090人参加培训。 ☚ 5.“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7.依法治教时期(1986—1997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