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魏晋南北朝文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魏晋南北朝文学

017 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东汉末年至南北朝的文学。起自三国时期,止于隋统一南北,历时约400年。这一时期社会长期处于分裂和动荡不安状态,文学也经历了许多变化。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以曹氏父子为核心,聚集了“建安七子”、蔡琰等众多的作家。他们在汉末的动乱中,接触了较广泛的社会现实,因此能够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创作出大量反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的诗篇,表现出统一天下的理想,风格悲凉慷慨,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一时期,抒情小赋和自由通脱的散文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继建安文学之后的正始文学,是正始年间极端黑暗残暴政治统治下的产物,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作家,在创作中带有老庄思想的色彩。但是,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反抗,仍是其作品的主要倾向。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建立西晋王朝。西晋末年,演成“八王之乱”。公元317年,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王朝。两晋时期,垄断政治和经济的士族阶级也垄断了文化,文学离开了“建安风骨”的传统,走上了形式主义的轨道。这一时期的作家如傅玄、张华、陆机、潘岳等人,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追求形式主义的倾向。从西晋末年开始,诗坛更进一步为玄言诗所统治。左思和陶渊明,是两晋时期极为重要的作家。出身寒微的左思,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以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抨击了门阀制度。杰出的诗人陶渊明,则提出了和平幸福的桃花源理想。他的诗具有平淡自然的风格,浓郁的生活气息,并能创造出高洁纯美的意境,大大提高了五言诗的艺术水平。两晋时期小说创作也有很大发展,志怪小说《搜神记》和轶事小说《世说新语》,代表着我国小说发展的这一重要阶段。南朝文人诗歌从宋初开始由玄言转向山水。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人虽然仍在描写贵族生活,但山水诗已打破了玄言诗的腐滥,反映了自然美,并多少提高了诗歌的表现技巧。鲍照的作品猛烈抨击门阀制度,表现了爱国主义思想,反映了较广泛的社会现实,并对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东晋末期,宫体诗出现,标志着贵族文学进一步堕落。北朝文学最有成就的部分是民歌。它酷似汉乐府,相当广泛地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生活情状和悲惨命运,展示了北方少数民族的风貌,并具有豪放刚健的独特风格,《木兰诗》便是其中的一首英雄赞歌。由南朝进入北朝的庚信,是北朝成就较大的作家。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获得了空前的成就。魏晋时期出现了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文赋》等论著。南朝时期出现了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把我国的文学批评推到新的阶段,对后世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秦汉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始于东汉末献帝建安年间形成的魏、蜀、吴三国鼎立,中经西晋短暂的统一,随即 “永嘉之乱” 酿成南北分裂,北方匈奴等五族入侵,南方东晋偏安一隅,最后被宋刘裕取代,而转为南北朝时期,直至隋文帝统一中国,历时近4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学可分为魏晋文学和南北朝文学。
东汉末年,皇朝的统治被农民大起义摧垮,魏、蜀、吴政权相继成立,出现三国鼎立局面。这一时期由于思想比较活跃,使魏国建安文学得以兴盛。曹操父子三人 (称 “三曹”) 和 “七子” 是这个文人集团的主要人物,又以曹丕、曹植为核心。曹操的诗文表现了他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壮阔的胸怀和豪迈气概; 曹丕的诗歌清丽隽秀; 曹植的作品则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孔融、陈琳、王粲等 “七子” 也各标其美。但建安文学有着共同的时代特征,就是 “慷慨悲凉”,作者关心现实,面向人生,作品反映了汉末社会的变故和人民的疾苦。后人称这些时代特征为 “建安风骨” (又称 “汉魏风骨”),受到推重。以嵇康的散文和阮籍的 《咏怀诗》 为代表的正始文学,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但受老庄、玄学影响,对现实多持冲淡的态度。
西晋时期作家颇多,但成就不高。文学却已进一步自觉起来,指出了 “诗缘情而绮靡” (陆机《文赋》)的特征。陆机的拟古诗作影响了后人,他的 《文赋》 是一篇论文名作。潘岳的 《悼亡》 之作,传诵千古。左思的诗作寓咏怀于咏史,笔力雄厚,成就最高。张华除诗赋外,所撰 《博物志》 是现存志怪小说中较早的一部。东晋时期,文坛流行玄言诗赋,它是时代清谈务虚风气的产物。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其诗作写出自己从仕官到归田的生活体会,自然朴素,直率新鲜,蕴含着淳朴高尚的思想和美学价值。这一时期小说创作开始兴盛,一类为因巫风盛行、佛道传播而产生的鬼神志怪作品,一类为因清谈风气影响而产生的记载士大夫轶事清言的志人作品。志怪小说名作有东晋干宝的 《搜神记》,志人小说的先躯则有裴启的 《语林》,还有葛洪的 《西京杂记》 (托名刘歆)。
南朝文学是指东汉以后,在江南地区连续出现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文学。由于江南物力富饶,为文学的发展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条件。高门世族垄断了文化,并造成了普遍重视文学的时尚和文坛的繁荣。但是由于时代政治形势的动荡和作家生活的优裕与思想的消沉,又造成了作家作品数量之多和作品内容的单薄空虚。作品在描写自然、爱情、友谊时不乏真情,但大量的属饮宴、应酬、咏物之作,有的为艳体诗。为了掩饰内容的贫乏,作家们十分重视形式的精美,追求辞藻的华丽,声律的和谐和属对的工切,轻靡绮丽成为这一时代的文学风貌。南朝文学的主要形式是诗歌和骈文。代表作家有刘宋时期的鲍照、谢灵运。鲍照的乐府诗强劲奔放,充满愤懑不平; 谢灵运的山水诗精致清新。梁代的宫体诗讲究调声选色,规整工丽,突出的作家有谢朓、沈约、江淹等。南朝小说也可分为轶事和志怪两类,前者有刘义庆的 《世说新语》,后者有刘义庆的 《幽明录》 等。文学批评在南朝时代有充分的发展,刘勰的 《文心雕龙》 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划时代的巨著,钟嵘的 《诗品》 则是一部重要的诗论专著。南朝文学虽然内容贫乏,但其形式的成熟,为光辉灿烂的唐代文学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北朝文学指北魏、北齐、北周三代的文学。它繁荣于后期,但在诗、赋和骈文方面,成就难与南朝相媲美。散文方面,出现了一些著名作家,如郦道元的 《水经注》,虽为学术著作,其中写景的一些片断,为后人传诵; 杨衒之的 《洛阳伽蓝记》,虽不完全是文学作品,但有些部分的文采,也被人们喜爱。今存少数民族作品 《敕勒歌》,则历来被视为诗歌中的杰作。

☚ 先秦两汉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的近400年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最为混乱的时期。其间战乱连年不断,国家四分五裂,封建王朝频繁更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社会局势的沧海桑田引起了思想界的巨大变化,各种哲学,宗教纷纷兴起,取代了儒家独霸的地位。处于这种环境和氛围中的文学也现出纷繁多变的状态。汉末建安时期,出现了一个诗歌创作的高潮。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蔡琰等人反映现实的诗作刚健慷慨,形成了后世所谓的建安风骨,把五言诗发展到了一个崭新高度。辞赋、散文及文学批评也都有较大的发展。曹魏正始年间,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正始文学虽然带有老庄哲学的色彩,但在基本倾向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传统。司马氏代魏自立后,暂时统一了全国。在西晋这50余年间,文学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歧途。以傅玄、张华为代表的晋初诗人及以潘岳、陆机为代表的太康诗人,大抵刻意追求俳偶词藻,片面讲究形式华美。成绩较为突出的是左思及西晋末刘琨、郭璞等人,他们的某些作品尚能追踪建安风骨。文学批评的力作《文赋》也产生于此时。晋室南渡后,玄言诗长期统治着文坛,直至晋末杰出的诗人陶渊明脱颖而出,才打破了东晋文坛空虚沉闷的状态。陶渊明以平淡自然、意境高远的作品,丰富了五言诗的表现力。这一时期许多志怪小说如《搜神记》等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已初具规模。南朝时期,诗歌方面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宋谢灵运、齐谢脁等所代表的山水诗派,开拓了诗歌表现的新境界,较玄言诗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宋鲍照发扬了乐府精神,作品成就突出,对七言诗的发展影响很大。齐梁出现的重视声韵格律的永明体,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不过其诗风却有些柔靡卑弱。骈文和赋也很发达,华丽精工的骈文几乎遍及文学领域,赋则兴起了俳赋。小说继志怪之后又出现了以现实人物言行为描写对象的轶事小说集《世说新语》。文学批评成绩更为卓越,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都产生于这一时期。北朝文学一般说逊于南朝。民歌成就最大,它们题材广阔,并具备北方民族豪爽遒劲的风格,《木兰诗》即为其中的杰作。散文产生了《水经注》、《洛阳伽蓝记》等一些名著。诗赋大都跟在南朝尘后亦步亦趋,惟庾信可称为集南北之大成的作家。

☚ 汉五言诗   曹操 ☛
0000601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