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魏晋南北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魏晋南北朝 曹操(155—220) 三国时重要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精兵法,善诗歌。代表作品有《蒿里行》、《观沧海》、《短歌行》、《对酒》、《龟虽寿》等,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多是应用性文字,大致可分表、令、书三大类,亦清峻整洁。有《魏武帝集》。 曹丕(187—226) 三国时魏文学家,即魏文帝。字子桓,曹操之子。今存诗歌较完整的约40首,代表作是《燕歌行》2首,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一种婉约、纤丽、清新的风格。散文《与繁钦书》中写歌女之状,极丽句佳藻之能事。有《典论》5卷、《列异传》3卷等,皆已散佚。有《魏文帝集》。 曹植(192—232) 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文学家,被称为“建安之杰”。字子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最后的封地在陈郡,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今存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他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作品《列女传颂》1卷、《画赞》5卷,然而散佚。今存《曹子建集》10卷,辑录诗、赋、文共206篇。散文《求自试表》气势宏盛,文辞瑰丽;诗《白马篇》和赋《洛神赋》是文学史上的精品。 陈寿(233—297) 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巴西郡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少好学,师事谯周,在蜀汉为观阁令史,因不愿屈事宦官黄皓,屡遭谴黜。入晋,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晋灭吴后,他搜集三国时官私著作,著成《三国志》。另撰有《古国志》、《益部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谢灵运(385—433) 晋宋间著名的山水诗人。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谢玄之孙,袭爵封康乐公,后世习惯称他为“谢康乐”;小名客儿,后世又称之为“谢客”。代表作有《从斤竹涧越岭溪行》、《登池上楼》、《山居赋》等。有《谢康乐集》。 范晔(397—445)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人,著有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是现在研究东汉历史的最基本的依据。 郦道元(470?—527)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他参阅了437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了颇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 刘义庆(403—444) 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的侄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袭封临川王。他招聚文学之士作有《世说新语》(中国最早的志人小说)和《幽明录》。 南朝民歌 由乐府机关采集而存,大部分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现存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最长的抒情诗篇是《西洲曲》。语言清新秀丽,基调婉约缠绵,表现出南方人细腻微妙的情感。 北朝民歌 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70首左右。北朝民歌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歌唱,其中又以鲜卑语的歌辞居多。这些歌辞后来被翻译成汉语,代表作有《敕勒歌》。长篇叙事诗《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最为杰出的作品。
☚ 汉买地券 一、户籍与人口 ☛ 魏晋南北朝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时期。起自曹丕代汉的黄初元年(220),止于隋文帝统一全国的开皇九年(589),包含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一般叙史从汉献帝永汉元年(189)董卓之乱开始。本时期的特征是: (1)其间除西晋短期统一全国外,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2)士族地主成为地主阶级中上层统治集团,享有政治及经济上的特权。这是自然经济色彩更为浓厚的地主集团。本时期,人身依附关系加剧,是我国人身依附关系较为强烈和典型的时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虽没有改变,但皇权却相对地削弱了。 (3)民族大融合。边疆地区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入居中原,最终与汉族融为一体。在此过程中,民族矛盾尖锐复杂,中原人民被迫向四边流徙,经济区域随之扩大,南方发展成为我国另一个财赋之区,长江中下游的发展尤为显著。(4)文化领域里,玄学代替经学成为统治思想,文学、史学、科学技术、艺术等方面均有新的进展。道教正式形成,外来宗教佛教广为传布并逐步汉化,初步出现了儒、玄、道、佛合流的趋向。上述状况为隋唐时期国家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形成,经济文化的高涨和较好的民族关系奠定了基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