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5.恢复和发展时期(1977—1997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5.恢复和发展时期(1977—1997年) 5.恢复和发展时期(1977—1997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集市贸易开始恢复和发展。 1979年6月, 全省召开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 传达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恢复和发展集市贸易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集市又趋活跃, 价格基本稳定。 1979年, 集市成交额达到956万元, 比1978年上升63.61%, 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0.71%, 牌市价格差距由1978年的42.34%, 缩小到18.2%, 全省集市数达到69个,上市品种增加到150种。 1981年, 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市场出现了品种上市早、 下市晚、淡季不淡、 旺季更旺、 品种继续增加, 市场持续活跃,成交量进一步扩大的兴旺景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 凡省内不生产的, 群众需要、政策又允许上市的农副产品, 只要不是投机倒把, 不受肩挑、 手提、 自行车驮和小型运输工具运输的限制。 允许经批准的生产大队到外地购销牲畜, 社员个人也可以购买牲畜经饲养后出售。 当年就有 13个省市的农副产品运销省内, 总值720万元。省内运销给外省的商品, 仅牲畜就有4200头 (匹)。 集贸上市的工业品越来越多, 成交额达114万元, 比1980年增加47%。 1984年, 国务院发布 《关于合作商业组织和个人贩运农副产品若干问题的规定》。 生产、 运输、 销售逐步分开, 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集市贸易也由农民自产自销转向商贩批零经营为主,兼有农民自产自销相结合的形式;由传统的农副产品交换为主,向着既有农副产品又有工业品、手工业品交换的综合性市场发展。截止1985年底全省已有农村牧区集市168个。其中川口、碾伯、平安、威远、鲁沙尔、巴燕、积石、湟源城关以及各自治州政府驻地,已基本形成城镇型集市,辐射广大农村牧区,每集购销人数约5万人(次)以上,同时新建了马营、群科、昂思多等一批农村大型集市。到1997年,各类商品市场已发展到379个,市场成交额达到29.77亿元,市场成交量达到644.6万吨,市场成交额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比例达到35.7%。市场建设累计投资额4.18亿元,累计建设面积113万平方米。由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在西宁市、格尔木市和乐都县建设了十大集贸市场: ☚ 4.“文化大革命” 时期(1966—1976年) 三、农村个体私营经济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