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油料作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油料作物

1.油料作物

吉林省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产区,1984年油料产量居全国第六位。种植的油料作物主要有向日葵、蓖麻、花生、苏子等。在新中国成立后的40年中,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在经济作物中占据首位。50年代全省年均种植油料作物103.3万亩,年平均产量3. 64万吨,公顷产量528. 6公斤。60年代全省油料作物年均种植面积53.2万亩,年均产量1.63万吨,平均亩产量30. 6公斤。70年代全省油料作物年均种植面积104. 1万亩,年均产量7.68万吨,平均亩产量73. 8公斤。80年代全省油料作物年平均种植面积达到376. 1万亩,分别比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增加2. 64倍、6. 1倍和2. 61倍;年平均产量达到38.21万吨,分别比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增加9. 5倍、22.4倍和4.0倍,平均亩产量101.6公斤,分别比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提高1.9倍、2. 3倍和0.4倍。油料作物以向日葵为主,1990年全省油料种植面积为301. 4万亩,其中向日葵面积达到178. 4万亩,占59.2%;蓖麻面积为102.0万亩,占33.8%;花生面积8. 6万亩,占2.9%。

☚ (二)经济作物结构与产量水平   2.麻类作物 ☛

1.油料作物

1.油料作物

油料是青海的主要经济作物, 种植面积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98%以上, 主要有油菜、胡麻两种。 黄豆、 葵花子、 红花等有零星种植。1957年油料种植面积比1949年增加了1.53万公顷,总产增加了1.2万吨; 1978年后保持稳定增长, 除满足省内需要外, 每年调出油品数十万吨。 1980—1982年的三年中, 青海调出商品油1.85万吨, 平均每年6 000余吨。 1978—1985年, 连续8年丰收, 总产翻了一番, 亩产提高20千克, 1990—1997年8年中, 油料产量每年都跨一个新台阶, 从12.04万吨上升到18.36万吨。
油菜分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蓝型三大类。 白菜型油菜株型矮小, 生育期短, 主要品种为各地农家品种和门油号、浩油号等。 芥菜型油菜耐旱、 株型高大、生育期长。 60年代前在水地、 浅山多与蚕豆、 豌豆混作, 种植面积少。 甘蓝型油菜在青海栽培历史较短, 但发展很快。 1974—1984年,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和省种子站从国外引进的品种中评选出奥罗 (低芥酸品种)、托尔 (低芥酸、 低硫甙) 两个甘蓝型品种,在川水、浅山和半浅山半脑山地区推广后, 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 到了90年代, 青海农林科学院育成了甘蓝型 “双低”春油菜品种青油14号、 白菜型双低油菜品种青油15号和青油17号, 1996年育成了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青油331, 同时引进 “垦油1号” 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 促进了优质油菜发展。 1997年全省油菜种植面积达到13.77万公顷, 总产达到18.36万吨, 其中杂交油菜种植面积251.7公顷, 平均亩产219.8千克, 比常规对照品种增产30.6千克, 增产率16.2%。
胡麻是全省第二大油料作物。在青海种植历史悠久, 主要分布在东部浅山地区。 胡麻耐旱、 品质好,由于单产低, 种植面积较小。 1954年全省种植胡麻0.642万公顷, 占油料种植面积的28.1%, 总产3 858吨, 占油料总产的25.2%。 1985年, 全省胡麻种植面积降到0.391万公顷, 为油料种植面积的4.1%,总产3 497吨, 为油料总产的3.5%。 90年代, 青海胡麻种植面积有所增加, 基本稳定在0.467万~0.533万公顷, 产量比以前有所提高。

☚ (二)经济作物   2.甜菜 ☛
0002608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