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县通公路1956—1957年
1949年9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建立之初,地方党政和公路部门就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首先对原有公路路况进行了恢复。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民工建勤整修公路的暂行规定》,各地开始采取“民工建勤”方式整修和修建公路。1956年2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在第四次全省交通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实现全省县县通公路的奋斗目标,掀起了全省第一次县乡公路建设高潮,旨在沟通老、少、边地区各县的交通,帮助老、少、边地区恢复经济和发展生产。庆阳地区先后动员群众修建了泾环、庆华、长宁、宁正、宁合等公路15条,总长1672公里。武都地区加强领导,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战天险,劈山峦,先后建成了武都至文县、武都至康县、望子关到毛坝等公路,实现县县公路连网。甘南、临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公路也相应得到发展。截止1957年底,全省共有公路里程1.31万公里,其中干线公路7 050.6公里,县乡公路4 944.7公里,专用公路1 137公里。不但实现了全省县县通公路,而且使一部分乡镇也通了公路或大车道。以干线为骨架,支线公路相互交织的公路网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