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
官名。 唐初沿北周及隋旧制,于重要地区设总管,后改称都督,总揽数州军事。睿宗景云中,薛讷为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始有节度使的称号。玄宗天宝初,沿边有九节度使、一经略使。 授职时赐给双旌双节,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 所辖区内之各州刺史(玄宗时称郡守)均为其下属,本身并兼任所驻在之州刺史。安史之乱后,内地亦多设立节度使。 辖境大小,自十余州至二三州不等。凡节度使所辖地区多兼军号,如泽潞号昭义军,鄂岳号武昌军之类。 其时河北及另一些地区的节度使纷纷拥兵自大,传位于子孙或部下,不奉朝命,世称藩镇。五代时各地添设的节度使更多,废置亦不常。 至北宋初,中央收回兵权,节度使始专作将相及宗室勋戚的荣衔,并不赴任,或赴任而无实权。惟辽金仍沿唐制设此官。 元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