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6_541子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6_541子張

【子張】

【第一章】
‘致命謂’云云,小注新安陳氏曰‘見危’云云。○按:見危授命者雖決於一朝,然平時亦有篤信守死之意,然後乃可以臨亂不奪,如‘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是也。若平時漠然不置之思,則亦安能得力於一朝哉?思義敬哀,固是素養之事,然世或有臨財不苟,喪祭自盡,而見危未必授命者,要當各致其力,恐未可直以思義敬哀為見危授命之本也。
【第二章】
子張曰‘執德’云云。○按:‘焉能為有,焉能為亡’,語勢卻不穩籍,且見其猶不免有問行、問達之意也。
‘有所得’云云,小注慶源輔氏曰‘德孤’云云。○按:德者,道之得於己者也。今曰‘德得於己’者,恐未瑩。
‘焉能為有’云云,小注‘弘之為寬’云云。○按:此一段論‘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皆專以資稟言,蓋子張之意只以資稟言故也。然其能使‘不弘者弘、未篤者篤’者,又在於學問。要當不分氣稟、學問而渾言之,其意方足。集注之釋則蓋如此矣。
【第五章】
子夏曰‘日知’云云。○按:‘日知所亡’,致知之事;‘月無忘所能’,存心之事。
尹氏曰‘好學’云云,小注問‘月無忘’云云。○按:朱子此答似引為政篇‘可以為師’章‘温故’字為説,此則固不可。而若以中庸‘尊德性’章‘温故’字比之,則‘月無忘所能’亦是注所謂‘涵泳乎其所已知’也,以是而謂温故,不亦可乎?但‘月無忘所能’,以固守無間斷言之,則所包甚廣,非止言温習故學也。
【第六章】
‘四者皆學’云云。○按:學、志、問、思,皆為學之事,初未見其為仁。唯用工於博、篤、切、近,則心常存;心常存,則所謂仁者雖未嘗别做題目以求之,而已自在其中。集注之意蓋恐如此。
小注勉齋黄氏曰‘集注’云云。○按:集注初本謂‘心不外馳,而事皆有益’者,蓋因兩程子之言而分仁之體用言者也。然仁之為言,即心存之謂也。四者雖非為仁之事,而苟能從事於此,則心不汎濫走作,而天理可得而存。天理之存者既熟,則即此便是仁,更不須分言體用,然後乃見‘在其中’之義。故‘事皆有益’,改以‘所存自熟’,竊恐朱子之意不過如是矣。勉齋乃謂以博、篤、切、近為‘心不外馳’,學、志、問、思為‘事皆有益’,已失初本之旨。而又謂‘事皆有益,為有所求而得之,不可以為求此得彼之意,故以“所存自熟”易之’云云者,恐亦非改正之意,甚未安矣。
西山真氏曰‘切問’云云。○按:‘切問’,固是切己之問,而恐亦兼指問之之切。蓋雖以切己之事問人,而其所問之意若又粗略而不切當,則又非審問之道也。‘近思’,固是近己之思,而亦是自近處次次推去之意,程子所謂類推是也,説恐有未盡。
雲峯胡氏曰‘中庸’云云。○按:此説記疑已辨之。蓋説於集注‘未及力行為仁’之云有所未瑩,故乃以‘自熟’云者為‘未及力行’。請論之:集注所謂‘未及力行為仁’者,蓋言學問思辨本是講學之事,而漏卻力行一事,則初非為仁之功也。但能博之、篤之、切之、近之,心不外馳,而至於‘所存自熟’,則所謂力行者已包在不言之中,而仁不外是矣。此蓋先言四者之題目,而明其初非為仁之事;後言四者之實功,而推得仁自在中之意。夫豈是所存自熟,而猶未及於力行,又必於所存既熟之後,復將進於力行之謂哉?兩説皆論力行於所存自熟之後,殊未可曉也。
蘇氏曰‘博學’云云。○按:集注朱子説以博學、篤志、切問、近思分作四件説,卻無輕重。程子説‘又曰’一段以博學、篤志兩柱對説,而切問、近思又就博學、篤志中作零細工夫而言。蘇氏説,則以篤志、切問、近思三者都貼在博學上説。三説略有不同,要之兼看方備。
【第九章】
‘儼然者’云云,小注勉齋黄氏曰‘儼者’云云。○按:‘手恭足重’,語意零星,未足以盡儼之義。若改以‘貌莊而容重’,則無所不包矣。
【第十二章】
子夏聞之’云云。○按:子夏此言,其抑揚之意專在‘後倦’字,蓋‘先傳’則固在於末矣。但‘先傳’之後,不以本為後而倦教耳。○‘有始有卒’,‘始、卒’字所以答子游‘本、末’字,始是末,而卒是本也。集注以‘始終本末’言之者,蓋兼子游子夏之言而釋之耳。
‘則是誣之’云云,小注‘子夏子游’云云。○按:此説‘雖至’以下,非正釋子夏之言,大概與程子後四條説同意。‘動不動’以下,似申上文‘密察’之意,然語勢有些錯亂,恐是記録之未精。
程子曰‘君子’云云,小注朱子曰‘理無’云云。○按:此乃或問之説。而問者曰‘既以為理無大小,而又以為教人有序,何也’云,故答説如此。然程子説此條則只言‘教人有序’,姑未及‘理無大小’,下四條始説出分曉。朱子此言,蓋合五條而兼釋之。
又曰‘自灑掃’云云。○按:或問論此云此‘亦言其理之在是,而由是可以至於彼。苟習焉而察,而又勉焉以造其極,則不俟改塗,而聖可至’云爾,豈曰一灑掃、一應對之不失其節,而便以聖人自居也哉?朱子此語釋程子意無餘藴矣。然若又以灑掃一事而論之於聖人分上,則聖人下學即是上達,更不待由此而至彼,此又不可不知也。
‘愚按程子’云云。○按:‘非謂’二字,恐當釋在‘本便在此’之下,胡雲峯已論之矣。蓋程子四條説,皆言理無精粗,以明教人之尤不可不有序也。然其為説辭簡意約,説者多不能領會。見其謂灑掃應對,便是形而上者,則便疑以為末即是本;見其謂自灑掃應對上便可到聖人事者,則便疑以為但學其末,而本便在此,此皆不解程子之本意也。故朱子為釋其不然,若謂但學其末,則本之理便在此云爾,則是程子之所已反覆詳説,而説者之反以起疑者也。朱子豈復為架疊之語,而益説者之疑乎?或問曰:‘程子之意正謂理無大小,故君子之學不可不由其序,以盡夫小者、近者,而後可以進夫遠者、大者耳。’‘而説者反以為理無大小,故學者即其小者而可以並舉其大,則失之遠矣。’或問説止此。説第二條小注曰:‘理無大小、精粗,故當從頭做去,不可揀擇,此所謂教人有序,非是謂灑掃應對便是精義入神,更不用做他事。[1]’第三條小注曰:‘須是就事上理會道理’,‘不可説這個是末,不足理會,只理會那本’,‘又不可説這末便是本,但學其末,則本便在此’。朱子説止此。據此數説,則朱子之意,每恐人誤解程子之言,以為末則是本,本便在此,而矯狂過直之弊,遂至於只事乎末,以不進於本者,故特屢言之,意可見矣。胡雲峯雖斥趙氏之誤,而不言朱子所以明程子本旨解説者,起惑之大意也,故愚敢辨之。
小注勉齋黄氏曰‘所引’云云。○按:程子五條説,集注已釋之詳矣,不必就其中更為分析。且理與道非二物,大小精粗只是一意,以此為别,尤涉未穩。
新安陳氏曰‘程子’云云。○按:程子謹獨之云,只是謹小事,此説然矣。然獨字之義,亦不可不究,蓋大事之失,人易見之,而小事之失,人未易覺。如此則小事之謹,惟在自知之審。程子之意,無乃如此歟?
【第十三章】
‘然仕而’云云。○按:上段以仕與學對柱説,以明先盡其事,而後及其餘也。此段以仕與學連環説,以明二事之相資,而終始無已也。小注諸儒之論,或主前説,或主後説,要之不可偏廢。記疑亦言之。
【第十五章】
子張行過’云云,小注趙氏曰‘不誠’云云。○按:惻怛乃真情之自然流出者也,蓋汎以行事言耳。趙氏又以隱痛言之,則是若專為喪不致哀之意,恐失集注之旨。
【第十七章】
曾子曰‘吾聞’云云。○按:夫子之意,蓋曰‘人於凡事未有能不待勉强而自盡其極者,惟親喪,固人情所不能已者,故為能自盡’耳,或問所謂‘通論常物之大情’是也。小注胡氏説亦得此意。
尹氏曰‘親喪’云云,小注雙峯饒氏曰‘乎字’云云。○按:説似以經文‘人未有自致’一句為不能自盡於親喪之意,恐失文義。
【第十八章】
孟莊子大夫’云云,小注雙峯饒氏曰‘夫子’云云。○按:三年無改,是在所當改可以未改,而孝子之心不忍於改者也。此章所云孟莊子之孝,是父臣、父政大體無可改而不改者也。彼言其變,此言其常,何可混而論之哉?或曰莊子之處其常,何足為難能之事,而夫子稱之耶?曰當時如季孫宿等皆不能守其父政,而莊子獨能之,夫子安得不表而稱之乎?蓋亦衰世之意也。
【第二十一章】
子貢曰‘君子’云云。○按:或問論‘人皆見之’之義,斥説者無文飾掩覆之説,而以尹氏以為‘過失暴著,有不可掩’者為最得文意。蓋君子之過,每生於一時疏脱,偶然無心,故或有暴著,而不可掩者。此雖曰過,而其氣象之坦然,自與小人之過迥異,非謂小人之過人不能見,而獨君子之過而後人見之也。
【第二十二章】
之道’云云。○按:若以道體言,則夫子固生而知之,未嘗學於人也。今子貢以‘未墜’、‘在人’、‘焉不學’、‘無常師’言之,則可知其所謂之道者,即謨訓、功烈、禮樂、文章也。或問已詳之。
小注‘問仲尼’云云。○按:子貢之答未嘗直指其道體,而以禮樂、文章言之。夫禮樂、文章至大備,則安得捨而遽及於遠哉?説及下陳新安説皆不達集注之意,而汎以道體言之,恐皆未安。
【第二十四章】
‘無以為’云云,小注南軒張氏曰‘子貢’云云。○按:子貢之日月之喻,只言其高耳。‘何損日月之明’,明字改以高字方穩。
‘多與祇’云云,小注新安陳氏曰‘聖人’云云。○按:‘萬古常明,何損於明’云云,非喻高之本義。其餘記疑已論之。
【第二十五章】
‘人雖見其’云云,小注雲峯胡氏曰‘此章’云云。○按:説大體似然,然首篇集注所謂‘過化存神,未易窺測’之云,卻是汎説。今以為子貢前則未能窺測,而至是始能窺測者,誤矣。其下論子禽子貢處,亦未端的。蓋子禽三問皆不知聖人,固未見其每降益下。而至於子貢三喻,則不過因彼之問,而或淺或深而已,又未知三言之孰先孰後,而記者次之如此耳。以此而謂子貢所見每進益高者,恐未免牽强。

☚ 06_540微子   06_542堯曰 ☛
000015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