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葛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葛花 【概况】: 异名 葛条花(《中药志》)。 基源 为豆科葛属植物葛的花。 原植物 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 历史 本品载《本经逢源》。云其:“能解酒毒。” 余项参见“葛根”条。 。【生药】:采集 立秋后当花未全放时采摘花蕾,晒干。 药材主产于湖南、河南、广东、广西、浙江、四川、安徽。 鉴别 花蕾呈不规则的扁长圆形或略呈扁肾形,长0.5~1.5cm,宽2~6mm,厚2~3mm。萼片灰绿色,基部连合,先端5齿裂,裂片披针形,其中2齿合生,表面密被黄白色毛茸。 基部有2片披针钻形的小苞片。花瓣5片等长,突出于萼外或被花萼包被,蓝紫色,外部颜色较浅,呈淡蓝紫色或淡棕色。雄蕊10枚,其中9枚连合,雌蕊细长,微弯曲,外面被毛。 气微弱,味淡。以朵大、淡紫色、未开放者为佳。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经预试含胺类或水溶性生物碱及微量黄酮化合物[1]。 从花得新三萜皂甙3-()-[α-L-鼠李吡喃糖(1→2)-α-L-阿拉伯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醛酸基]槐二醇及其甲酯、槐花皂甙Ⅲ(Kaikasaponin Ⅲ)及其甲酯,和6,4′-二羟基-7-甲氢基异黄酮等多种异黄酮[2]。还得到色氨酸衍生物1-β-D-葡萄吡喃糖-N-己酰-L-色氨酸(1)[3],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4]。 参考文献 [1]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中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490 [2] Chem Pharm Bull 1988;36(3)∶1174 [3] Chem Pharm Bull 1988;36(10)∶4171 [4] CA 1990;112∶62607t 。【药性】:性味 甘,凉。 ❶ 《纲目》:“甘,平。” 归经 《得配本草》:“入足阳明经。” 功效 解酒醒脾。 主治 伤酒发热烦渴,不思饮食,呕逆吐酸,吐血,肠风下血。 ❶ 《别录》:“消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葛花解酲汤(《脾胃论》)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满,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大便不利:木香1.5g,橘皮、人参、猪苓、茯苓各4.5g,炒神曲、泽泻、干姜、白术各6g,青皮9g,白豆蔻仁、砂仁、葛花各15g。 为细末,每服6g,白汤调下,取微汗。 ❸ 葛花解毒饮(《审视瑶函》)治睛黄视渺:炒黄连、玄参、当归、炒龙胆草、茵陈、甘草、葛花、熟地黄、茯苓、栀子、连翘、车前子各等份。水煎服。 ❹ 葛黄丸(《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治酒积呕血:黄连120g,葛花90g。用大黄末水熬成膏为丸,每服百丸,温水送下。 ❻ 葛花解酲汤(浙江中医杂志 1995;(6))治酒精所致幻觉:葛花、枳椇子各15g,木香、青皮各5g,神曲、泽泻、砂仁、猪苓、党参、白蔻仁、白术各10g,干姜6g,水煎服,每日2次分服。 。【医药家论述】: 张璐《本经逢原》:“葛花,能解酒毒,葛花解酲汤用之,必兼人参。但无酒者不可服,服之损人灭元,以大开肌肉,而发泄伤津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