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蕈
中药名。 见《本草纲目拾遗》。别名:葛乳、葛花菜、葛菌、红血莲、螺丝起。 为蛇菇科植物蛇菇的Balanophora japomcaMak.的全草。 蛇菇为一年或多年生寄生肉质草本,高10~15厘米。 茎为块状球形,粗厚肥大,不规则分裂,淡黄褐色,具淡白色星状小突起;花茎粗壮而直立,红色,由块茎顶端抽出,高8~12厘米。叶螺旋互生,著生于花茎上,退化,呈鳞片状,卵形、阔卵形或狭卵形,橙黄色。花单性,雌雄异株,为顶生肉穗状花序;花小形,无数,深红色,密集于序轴表面;雄花的花被4~6瓣,深裂,雄蕊4~6,花丝连合为单体;雌花无花被,雌蕊1,子房椭圆形,有柄,1室,1胚珠。坚果。花期6~7月。寄生于林中木本植物的根上。分布于我国中南、西南部。八月采。 味苦甘,性凉。清热,解毒,醒酒。 治风热癍疹,肺热咳嗽吐血,血崩,痔疮。内服:煎汤,9~18克;或炖肉。 外用:捣敷。 ❶ 治肺热咳嗽吐血:葛菌、肺筋草、鹿衔草、岩白菜、白茅根、狗地芽根。炖肉服(《四川中药志》)。 ❷ 治肠风下血:葛菌、老君须、棕树根。煎水去药渣,取药液炖黄鳝服(《四川中药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