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望洞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望洞庭
【释】 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湖中多小山。 2.和:融和。此句谓明亮的月光投映于湖水,闪闪湖光恰与溶溶月色交相辉映。潭面:此指湖面。镜未磨:铜镜未磨时,不平滑,晦暗,呈青色。此句用此,意谓月夜无风,千里洞庭宁静温柔,只有微细的波纹起伏,恰似一面未经磨试的铜镜。 3.青螺:指青螺磨去粗皮后制成的酒杯,色如翡翠。这里喻指青翠的君山。 【译】 闪闪湖光与溶溶月色, 相配得十分谐和, 湖面上一丝风也没有, 恰似一面铜镜未磨。 遥遥远望洞庭湖波, 山水青翠娜娜, 美丽的君山呵,恰似那 白银盘里的一盏 酒杯青螺。 【评】 明人谢榛对此诗颇有微词:“意巧则浅,若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是也。”(《四溟诗话》)此评过于苛求。诗中有拙,亦可有巧,意蕴可有深,亦可有浅。不必首首皆有兴寄深托。此诗只纯然一片赏爱自然之情怀,凝神虚境,心无尘念。将湖面喻成一面未磨的大镜,而将湖中的君山,视为白银盘里的一盏青螺酒杯。设色高雅,想象奇特,亦美矣! 望洞庭刘禹锡 长庆四年(824)秋,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转和州刺史。本诗当为经洞庭湖时所作。 开头两句从大处落笔,写出了月白风静之夜的洞庭湖的总体特点。秋月把轻柔皎洁的光华洒向一望无际的湖面,与沉静秀美的湖光融和在一起,使千顷碧水犹如一面磨得平展展、亮晶晶的镜子。古代的镜子用青铜所制,一定要细细磨平,才能光彩照人;不磨,则一片模糊。洞庭秋夜的妙处全在于月。月光普照,犹如有位神奇的工匠在霎那间把一面大镜磨得极平极滑一般。“镜似磨”的比喻,于精炼形象之外,又能传达出一种动态的美,故佳。三四两句把视线推向远方,用一个十分新颖贴切的比喻写出了洞庭湖的山水秀色。“山水色”三字有的本子作“山水翠”、“山翠色”,看来都不如“山水色”浑厚准确。夜间看物,即使月光很好,一般也只能辨黑白。翠色是不易辨认的。结句“白银盘”喻银光闪烁、洁白平展的湖面。“青螺”有人解为妇女画眉用的青黛,似未谛,正确的说法是妇女的发髻,雍裕之《大言诗》:“五岳髻青螺”可证。用发髻来比喻月光笼罩下的君山,不仅贴切,而且还使人联想到湘君、湘夫人的美丽传说,给全诗增添了一种神奇的色彩。后来黄庭坚的名句:“满川风雨独凭栏,馆结湘娥十二鬟”(《登岳阳楼望君山》),显然是受到了刘诗意蕴的启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