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环境规划文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环境规划文本 1.环境规划文本类型 一次环境规划工作结束时,一般应有三类文本: (1)技术档案文本。系将规划过程所收集的背景材料、调查或检测所采集的信息、规划编制过程的技术档案或记录进行整理而成的背景材料文本。此文本存放当地,供规划核查、调整或下次编制规划时参考。 (2)环境规划文本。系正式的环境规划文本。由环境规划管理部门管理,作为进行规划实施与管理的蓝本。 (3)环境规划报审文本。系正式的环境规划文本的缩编文本或简编文本,主要用丁申报、审批。简编文本内容应包括:自然环境特点、经济和社会简况;前期环境规划(或计划)执行简况;规划要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规划目标(时空限定);主要措施;主要工程项目及说明;投资预算及来源;主要困难及要求提供的条件等。 环境规划报审文本应简捷明了,突出主要内容,一般不罗列计算过程等繁杂内容。 2.环境规划文本内容 环境规划的内容应根据规划对象和实际情况选取。下述内容一般为区域或城市综合性规划所应包括。 (1)自然环境现状和社会发展状况概述 自然环境概述着重于规划区域特殊的气候、地理、生态状况和开发历史等。这是规划的重要基础之一,是保证规划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所必需的内容。 经济社会发展概述着重于经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与布局、资源利用分析,科技水平、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相互依赖关系,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污染或破坏对持续性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在规划中对上述问题进行追述和概略分析,作为整个规划的重要出发点和依据。 (2)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概述 概述前几年环境保护计划完成情况,包括污染控制,环境建设,完成工程项目,投资与效益等,以及完成先前规划目标存在主要问题、困难及原因等,以此作为新规划的重要参考。 (3)环境变化趋势分析 环境变化趋势分析包括环境质量总的发展趋势,污染发展趋势,生态环境变化趋势以及重大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等。环境变化趋势是环境调查、评价、预测的综合描述与分析。列入描述与分析的内容项目应与规划目标基本相对应,同时阐明今后应注意的问题、发展方向等。 趋势分析是编制规划的重要基础和起点。 (4)环境规划总目标 概括阐明新的环境规划的总目标以及将要达到的主要指标。 综合性规划的总目标须包括两个主要方面:环境质量目标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区域(如省区)环境规划总目标视情况还包括生态环境目标。 (5)重点城市和经济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城市和经济区是经济、社会活动高度集中的地方,也是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场所。城市和经济区环境的综合整治,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重点城市和经济区环境综合整治应包括: ①重点城市环境质量目标; ②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分,特别是新经济开发区的环境功能区划; ③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与方案; ④重点综合整治项目规划和重点污染源治理; ⑤城市土地利用(布局与产业结构)规划或方案; ⑥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 ⑦城市生态建设规划; (6)工业污染防治或部门行业污染控制规划 我国的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工业污染防治是整个环境污染控制的重点。工业的污染防治规划应包括: ①规划区内工业污染物排放(产生)、治理(削减)总量或各主要工业部门(行业)工业污染物的排放(产生)治理(削减)总量; ②主要工业污染源或重大污染源治理工程项目的确定与安排; ③工业污染防治的主要政策与措施。 (7)乡镇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乡镇是城市发展的依据,广阔的乡镇环境与城市环境有着相互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乡镇环境保护与建设计划的重点一是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二是改善乡镇的生态环境,为大农业的发展创造基础条件。乡镇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一般包括: ①乡镇工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宏观调控政策; ②规划区内乡镇企业污染物排放(产生)与治理(削减)规划; ③污水灌溉及农药、化肥污染土壤的控制; ④乡镇生态建设及生态农业试点发展计划。 (8)水源与水环境保护规划 水环境(河流、湖泊、地下水、海洋)都是环境的主要组成要素,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有重大影响,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是我国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水环境保护规划应包括; ①规划水域功能、水质要求、水环境容量及纳污量; ②主要污染源排序及主要污染物排序; ③水污染控制措施,方案及主要工程项目; ④跨辖区水环境问题的协调解决措施; ⑤水源保护计划。 (9)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大气环境保护主要指城市地区而言。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能源消费量,能源结构分析与大气污染特征; ②功能区划分与大气质量目标的确定; ③大气污染防治主要工程项目与污染削减计划; ④大气污染防治主要措施。 (10)产业结构与生产力布局规划 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对环境有着长远的、深刻的影响。确定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对于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持续和稳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产业结构与生产力布局规划的考虑原则是: ①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规划区的环境优势,如城市特色的保持与发展; 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做到优势资源的优化利用; ③发挥技术、经济综合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如辟建新经济开发区等; ④现实可行性和长远利益相结合,即注重克服自然的或技术、经济的主要约束因素; ⑤有利于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和能够合理利用自然净化能力; ⑥赢得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产业结构与生产力布局规划应包括的内容为: ①规划区(城市、经济区)的性质与规模,产业结构合理化; ②功能区划分及经济建设总体布局; ③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设施建设(含生态建设)及其环境有效性; ④污染物集中处理计划; ⑤布局规划实施的政策与措施。 (11)自然保护规划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复杂,生物多样性高,拥有许多极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这些自然生态系统,加强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不仅是对国家也是对全人类的重要贡献。 自然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应坚持重点保护与普遍改善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利用以及保护区与周围地区群众生产利用的关系。 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应包括: ①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及重点保护对象; ②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计划; ③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计划(包括物种保存与繁育扩群基地的建设); ④保护区与周围其他事业发展的协调关系与措施。 (12)科技发展与环保产业发展计划 科技发展和环保产业发展是规划实施的技术和物质基础。重视发展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和环保产业,不仅是完成规划目标所必需的,而且是环保潜力增长的必要因素。 环保科技的发展应注重硬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也应适当发展软科学技术,提高科技为环保的服务水平。环保科技发展与环保产业发展计划应包括: ①科学研究与装备计划; ②重大技术开发项目与攻关组织计划; ③环保工业、技术装备与环保技术服务发展计划; ④科技引进、交流和人才培养计划。 (13)环保系统自身建设计划 主要包括政策研究,法规建设,标准制定,监测体系的完善,信息的收集与传递,宣传教育以及环保系统职工素质的提高等问题。在编制计划时,应就人员编制、机构设置、建筑面积,装备条件等,综合考虑,纳入计划。 (14)费用预算和资金来源 必要的经费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保证,实施规划所需的费用及其来源,是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规划可行性的重要依据。规划中应就费用预算、用途、来源、以及可行性分析加以论证和说明,以便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对于重大环境工程还应有专门的规划文本和投资预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