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审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审查 第三十七条 公安行政复议机构应当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下列事项进行全面审查: (一)主要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 (二)适用依据是否正确; (三)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四)是否超越或者滥用职权; (五)是否存在明显不当; (六)是否属于不履行法定职责。 第三十八条 公安行政复议机构在对本规定第三十七条规定的事项进行审查的同时,应当对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一)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应当停止执行; (二)是否需要通知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 (三)是否需要提交公安行政复议机关集体讨论; (四)是否需要当面听取当事人意见。 第三十九条 公安行政复议机构对行政处罚决定应当重点审查下列事项: (一)被申请人是否具有法定职权; (二)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 (三)适用依据是否正确; (四)量罚是否存在明显不当; (五)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第四十条 公安行政复议机构对行政强制措施决定应当重点审查下列事项: (一)被申请人是否具有法定职权; (二)是否符合法定条件; (三)是否符合法定范围和期限; (四)适用依据是否正确; (五)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第四十一条 公安行政复议机构对行政许可应当重点审查下列事项: (一)许可事项是否属于被申请人的法定职责; (二)不予许可理由是否正当; (三)是否符合法定许可范围; (四)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第四十二条 公安行政复议机构对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复议案件,应当重点审查下列事项: (一)是否属于被申请人的法定职责; (二)被申请人是否明确表示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 (三)是否超过法定履行期限; (四)被申请人提出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履行或者不能及时履行的理由是否正当。 前款规定的不履行法定职责,是指被申请人对申请人依法提出的申请,应当在法定的期限或者相当的期限内履行其法定职责,而拒绝履行或者没有正当理由延迟履行。 被申请人已经实际履行,但因不可抗力或者非因被申请人自身原因没有继续履行必要或者致使履行不充分的,不属于不履行法定职责。 第四十三条 公安行政复议机关对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中规定的“规定”、“依据”,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查: (一)是否与上位阶的规范性文件相抵触; (二)是否与同位阶的规范性文件相矛盾; (三)是否属于制定机关的法定职权范围。 第四十四条 公安行政复议机关依法有权对下列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一)本级公安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二)下级公安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第四十五条 公安行政复议机关对认定为不合法的规范性文件,按以下原则处理: (一)属于本级公安机关制定的,应当在三十日内予以废止或者作出修订; (二)属于下级公安机关制定的,应当在三十日内予以撤销或者责令下级公安机关在三十日内予以废止或者作出修订。 第四十六条 公安行政复议机构对行政复议中需审查的下列规范性文件,应当制作《规范性文件提请审查函》,按程序予以转送: (一)公安行政复议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二)公安行政复议机关无权处理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第四十七条 规范性文件的转送,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对上级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按程序转送至制定该规范性文件的机关; (二)对与公安行政复议机关同级的其他行政机关或该行政机关的下级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转送至该行政机关。 第四十八条 对公安行政复议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商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行政机关办理。 第四十九条 依照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对有关规范性文件作出处理的机关,应当将处理结论书面告知制定机关和公安行政复议机关。前款规定中的处理结论包括: (一)规范性文件合法的,决定予以维持; (二)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根据情况,予以撤销或者废止,或者提出修订意见,并责令制定机关限期修订。 第五十条 规范性文件审查期间,公安行政复议机关应当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必要时可以决定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第五十一条 重大、复杂的行政复议案件,应当提交公安行政复议机关集体讨论。 前款所称重大、复杂的行政复议案件是指: (一)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以及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二)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案件; (三)公安行政复议机构认为重大、复杂的其他行政复议案件。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行政复议机构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 (一)申请人对案件主要事实有异议的; (二)被申请人提供的证据相互矛盾的; (三)申请人或者第三人提出新的证据,可能否定被申请人认定的案件主要事实的; (四)其他需要调查取证的情形。 公安行政复议机构在行政复议过程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不能作为公安行政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根据。 第五十三条 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行政复议机构可以当面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 (一)当事人要求当面听取意见的; (二)案情复杂,需要当事人当面说明情况的; (三)涉及行政赔偿的; (四)其他需要当面听取意见的情形。 当面听取意见,应当保障当事人平等陈述、质证和辩论的权利。 第五十四条 当面听取意见应当制作笔录并载明以下内容: (一)时间、地点及办案人员姓名; (二)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的基本情况; (三)案由; (四)申请人、被申请人陈述的事实、理由、法律依据、各自的请求以及辩论的焦点; (五)证人证言等证据材料。 当面听取意见笔录应当经参加人核实并签名或者捺指印。 第五十五条 被申请人在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同时,应当以原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名义提出书面答复,载明下列主要内容: (一)案件的基本情况; (二)具体行政行为认定的事实和依据; (三)对行政复议申请事项的意见; (四)被申请人的请求。 第五十六条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公安行政复议机关准许,被申请人可以补充相关证据: (一)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不能提供的; (二)申请人或者第三人在行政复议过程中,提出了其在公安机关实施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没有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者证据的。 第五十七条 申请人、第三人对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下列事实,应当提供相应证据材料: (一)证明申请行政复议符合法定条件的,但被申请人认为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超过法定期限的除外; (二)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复议申请案件中,证明其已提出申请要求被申请人履行职责的; (三)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的行政赔偿中,证明其因受具体行政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 (四)其他应当提供证据材料的。 第五十八条 行政复议期间,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依法进行重新鉴定。 第五十九条 申请人、第三人及其代理人参加行政复议的,可以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除外。 申请人、第三人及其代理人需要查阅被申请人的答复及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的,应当在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向公安行政复议机构提出。 第六十条 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申请人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经说明理由,可以撤回。 公安行政复议机关允许申请人撤回行政复议申请后,申请人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公安行政复议机关不予受理。 第六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允许申请人撤回行政复议申请: (一)撤回行政复议申请可能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 (二)撤回行政复议申请不是出于申请人自愿的; (三)其他不允许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情形。 第六十二条 行政复议期间,除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中止: (一)申请人或者第三人死亡,需要等待其近亲属参加行政复议的; (二)申请人或者第三人丧失行为能力,其代理人尚未确定的; (三)作为申请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后,其权利承继尚未确定的; (四)申请人因公安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同一违法事实,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 (五)申请人、被申请人或者第三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不能参加行政复议的; (六)需要等待鉴定结论的; (七)案件涉及法律适用问题,需要请有关机关作出解释或者确认的; (八)其他应当中止行政复议的情形。 行政复议中止的,公安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制作《行政复议中止决定书》,送达申请人、第三人和被申请人。 行政复议中止的原因消除后,应当及时恢复行政复议。 第六十三条 行政复议期间,除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终止: (一)被申请人撤销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且申请人依法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 (二)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后,发现该申请不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的; (三)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而且没有近亲属,或者近亲属自愿放弃申请行政复议的; (四)申请行政复议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后,没有承继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或者承继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放弃申请行政复议的; (五)申请人因公安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同一违法事实被判处刑罚的。 行政复议终止的,公安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制作《行政复议终止通知书》,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或者第三人。 第六十四条 具体行政行为需要停止执行的,公安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制作《具体行政行为决定停止执行通知书》,送达被申请人,并告知申请人和第三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