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疮
病名。 出唐·孙思邈《华佗神医秘传·华佗外科秘传》“华佗治黄水疮神方。黄水疮,又名滴脓疮,言脓水所到之处,即成疮也。 ”指一种化脓性皮肤疮疡病。多因夏秋季节,气候炎热,感受暑湿热毒,导致气机不畅,疏泄障碍,熏蒸皮肤;或脾气虚弱,脾不运湿,复感暑湿,湿毒久羁等所成。 此病多见于小儿,好发于头面、四肢等暴露部位,也可蔓延至全身,有传染性。症见皮损初为红斑或水疮,红黄豆大小,迅速变成脓疱,界限分明,四周轻度红晕,疱壁极薄,初为透明水疱,迅速变成混浊脓疱,疱壁易破。可分糜烂后渗流黄水为主者,和干燥后结黄色脓痂为主者两种类型,全过程伴有瘙痒。今称脓疱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