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Gàng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杠读音g·ang(-),为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古双切,平,江韵。 ❶床前的横木。 ❷小桥;独木桥。段玉裁注:“凡独木者曰杠,骈木者曰桥。” ❸旗杆。 上一条: 摃 下一条: 槓
杠读音g·ang(ˋ),为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古双切,平,江韵。 ❶抬重物用的工具。如:竹杠;木杠;门杠。 ❷锻炼身体用的器械。如:单杠。 上一条: 摃 下一条: 槓 杠gàng❶很,非常,特别:这套衣服一上身,这姑娘~漂亮了。(汪玢玲 李少卿《长春市民俗方言志》) ❷好:这次进城……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县文化馆曲艺厅连着看了两场“滚地包”的二人转……那“口”说的真~! 杠本指抬灵柩的杠子,借指灵柩。凉州把抬灵柩称“抬杠”。《丁兰刻母》(贤孝):“发丧发了整三天,抬杠的东家多着没式样。”
杠扬起,抬起。《独弦操》(18):“不料那龌琐(指鸡)却站在写字台上,杠了杠脖子,两腿一叉,沟子一坠,‘卜叽’一下屙出一泡粪来。” 杠1gang4(名)指汉字的横、竖两种笔画:三字中间一~,王字嘛! (川艺80·1·51)丨二字横起加一~,不就成了三吗?
杠2gang4(动)扭,拧:你人又小,要去站在那最高的一层。你看你,把胸口挺着,把颈子~在一边,想提高你的身子。(郭选一上144) 杠1kaŋ213gang213把刀临时在其他物体上来回磨几下。《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 “众人一看那个蓝布口袋……那上头的油泥,假如给了剃头的,便是使熟了的绝好一条杠刀布。”“杠刀布”即理发师用来临时磨剃刀的布。“杠”记音,本字俟考。 杠〔gang〕 杠子 〔gang·zi〕 teax gangb;ghob gangb. 杠gàng <延安>脾气暴燥:那人可~叻,一句话说不对就起火(生气)了。 杠槓ㄍㄤ;ㄍㄤˋgāng; gàng二2406①名旧指殡葬时抬灵柩的人。北京官话。北京〖 〗。老舍《牛天赐传》:「出了城,『~』走得非常的快。」②名虹。⑴东北官话。辽宁沈阳〖 〗。⑵中原官话。河南罗山。⑶江淮官话。江苏南京〖 〗、镇江、句容、扬州、东台。清嘉庆二二年《东台县志》:「虹霓谓之~。」⑷西南官话。贵州桐梓、清镇。⑸吴语。江苏丹阳。浙江衢州。⑹粤语。广东云阳。③名床前横木。⑴古方言。《方言》第五:「床…其杠,北燕朝鲜之间谓之树,自关而西秦晋之间谓之~。」钱绎笺疏:「《说文》:『~,床前横木也。』」⑵吴语。浙江苍南金乡〖 〗。床~头床边。④名床。晋语。山西。清光绪十年《山西通志》:「床谓之~。」⑤名顶住门的横木。中原官话。江苏徐州〖 〗。门~。⑥名柄。⑴北京官话。北京〖 〗。刘绍棠《青枝绿叶》:「永春嫂修理一下锄~。」⑵冀鲁官话。河北新城。1935年《新城县志》:「锄谓之锄头,柄则谓之~。」⑦名盛衣物用的大木箱。粤语。广东广州〖 〗、佛山。儿歌《红莲女》:「柳州箱仔载鞋屐,柳州大~载衣裳。」⑧名皮肤上细的伤痕。吴语。上海松江。江苏苏州〖 〗、吴县光福〖 〗。⑨名指汉字的横、竖两种笔画。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二字横起加一~,不就成了三吗?⑩代那儿。吴语。江苏靖江。⑪动插;抵;闩。⑴中原官话。江苏徐州〖 〗。把门~上。⑵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大门~好没有?榴红《酒鬼杨石匠的女儿》:「晚上,她照例是要把门抵了又抵,~了又~才睡的。」⑫动驱使(骂人语)。江淮官话。安徽安庆〖 〗。鬼~着他差不多。⑬动划掉;勾消。⑴中原官话。江苏徐州〖 〗。把名字~掉。⑵西南官话。广西桂林〖 〗。这一行都~掉了。⑭动硌。⑴胶辽官话。山东安丘〖 〗。这个铺怪~人,一夜没睡好。⑵江淮官话。安徽安庆〖kan53〗。鞋子~脚‖床~人‖腰~的痛。⑶西南官话。云南江川〖 〗。⑮动鐾(把刀口在布、石或缸沿上用力磨擦几下使快些)。冀鲁官话。山东聊城〖 〗。刀子不好使了,你~两下儿。⑯动绊。西南官话。广西桂林〖 〗。挨藤子~倒了脚。⑰动跑。晋语。山西柳林〖 〗。~得风响快。陕西北部:~得欢。⑱动冒。⑴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 〗。烟筒里~烟哩‖锅里~气哩。⑵晋语。陕西北部。⑲动扬。⑴中原官话。新疆吐鲁番〖 〗。⑵兰银官话。新疆乌鲁木齐〖 〗。~咧一房子土,你是咋么家扫地底呢。⑳动人发火儿;生气。吴语。浙江苍南金乡〖 〗。你太快躁,未讲两句就~起。㉑动怒视;乜斜。闽语。福建仙游〖xua24〗。㉒动烫;烤。⑴吴语。江苏靖江。⑵闽语。福建福州〖 〗。㉓动扭;拧。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郭沫若《我的童年》六:「你看你,把胸口挺着,把颈子~在一边,想提高你的身子。」㉔形倔强。⑴中原官话。新疆吐鲁番〖 〗。⑵兰银官话。新疆乌鲁木齐〖 〗。这个人脾气~底很。⑶江淮官话。安徽安庆〖kan53〗。~脾气。㉕形(颜色)别扭;不协调。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红裙子配绿衣服,~的。㉖形好;漂亮。东北官话。东北〖 〗。马金萍《瑞雪纷飞》:「这次进城…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县文化馆曲艺厅连着看了两场『滚地包』的二人转…那『口』说的,真~!」㉗量套。粤语。广东广州〖 〗。睇穿你~嘢看穿你那套鬼计。㉘副非常;特别;最。⑴东北官话。东北〖 〗。张仲《一个小布包》:「看看别的组,都开始干上了,机器轰轰地响着,干得~有劲。」⑵冀鲁官话。山东西部:~好吃了‖~孬了。㉙副净。土话。湖南宁远〖 〗。~吃米,不吃面。   杠〈隐〉港、澳、台黑社会指人。 杠*槓ɡàng❶比较粗的棍棒 △ 顶门~。 ❷体操运动器械 △ 双~|高低~。 ❸(阅读或批改作业时)画的粗直线 △ 在病句下面画一道~。 杠gàng
杠槓❶较粗的棍子:~子︱~棒︱~杆︱铁~︱木~。 ❷锻炼身体的器械:~铃︱单~︱双~︱高低~。 ❸机床上的棍状机件:丝~。 ○抬~(争辩)︱敲竹~(借某种口实抬高价格或索取财物等)。 杠gāng❶ 桥。 ❷ 旗杆:长杠。 ❸ 姓。 另见166页gàng。
杠gàng❶ 较粗的棍子:木杠│顶门杠。 ❷ 体操器械:单杠│双杠。 ❸ 批改文字或阅读所画的作为标记的粗线:作业本上划了许多杠儿。 ❹ 比喻界限、标准:按工龄画杠。 另见165页gāng。 杠gang杠房 杠杆 杠铃 单杠 双杠 抬杠 高低杠 敲竹杠 杠(一)gàng (二)gāng【辨形】 左是木,一捺变点。7画。形声。 【辨义】杠(一)gàng ❶较粗的棍子:杠棒|杠房|杠夫|杠杆|杠人|杠头|杠子|滚杠|木杠|撬杠|铁杠。 ❷运动器械名:杠铃|杠子|单杠|双杠|高低杠。 ❸ 阅读或批文章时所画的粗直线:杠子|红杠。 ❹ 机床上的棍状零件: 丝杠。 ❺把不通的文字或错字用直线划去或标出:杠杠子。 〔杠荡〕〈方〉反复摇荡,犹豫不定。 〔杠杠〕 ❶ 喻指条文、规定。 ❷ 喻指界限、范围。 〔抬杠〕 ❶ 争辩:杠头|抬杠拌嘴。 ❷ 旧时用杠抬运灵枢。 〔敲竹杠〕借某种口实抬高价格或索取财物等。 (二)gāng ❶桥。 ❷旗杆。 【辨析】二音近义,都可用于指棍状物。区别在于: 一、词性有所不同:杠(一)gàng作名词、动词;(二)gāng只作名词。 二、适用对象及范围不同: 杠(一)gàng泛指作器械、零件等的较小棍状物,还表示动作行为、言语动态等,适用范围宽;(二)gāng专指用作桥和旗杆的较大的木头,适用范围窄。 杠gàng用来扛抬东西的粗木棒,这里指专作抬棺材用的大小木杠:于是连夜分派各项执事人役,并预备一切应用幡~等物,择于初四日卯时请灵柩进城。(六四·1523) 杠gàng❶ 体操器械,有单杠、双杠、高低杠等。1902年吴汝纶《东游丛录·文部所讲》:“户山为初立之学,始以教老弁,今已改教初学。见体操,盘铁杠,先单杠,后双杠。” ❷ 批改文字或阅读中作为标记所划的粗直线。1946年钱钟书《围城》七:“对话里的句子像:‘咱们要勇敢!勇敢!勇敢!’‘活要活得痛快,死要死得干脆!’‘黑夜已经这么深了,光明还会遥远么?’她全在旁边打了红铅笔的重杠,默诵或朗诵着,好像人生之谜有了解答。” 杠銘橦也。《儀禮·士喪禮》:“竹杠長三尺。”鄭玄注:“杠,銘橦也。”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三垣(一) > 杠 杠 gāng 星宿名。共九星,華蓋之附座,屬紫微垣,乃華蓋之柄。詳本類“華蓋”。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車輿部 > 車飾 > 杠 杠 gāng 亦稱“桯”。指車蓋柄的下節。《周禮·考工記·輪人》:“輪人爲蓋,達常圍三寸,桯圍倍之,六寸。”鄭玄注引鄭衆曰:“桯,蓋杠也。”引申爲蓋柄。《釋名·釋車》:“杠,公也,衆叉所公共也。”《宋書·禮志五》:“漢制,唯賈人不得乘馬車,其餘皆乘之矣。除吏赤蓋杠,餘則青蓋杠云。”參見“達常”。
古代名物 > 旌旗類 > 旗飾旗桿部 > 旗桿 > 杠 杠 gāng 亦稱“竿”。懸掛旌旗的竹、木竿子。《爾雅·釋天》:“素錦綢杠。”郭璞注:“以白地錦韜旗之竿。”《儀禮·鄉射禮》:“旌各以其物,無物則以白羽與朱羽糅,杠長三仞,以鴻脰韜上二尋。”鄭玄注:“杠,橦也。”《禮記·檀弓上》:“綢練設旐”唐·孔穎達疏:“韜盛旌旗之竿以素錦,於杠首設長尋之旐。”漢·賈誼《過秦論》:“斬木爲兵,揭竿爲旗。” 杠gāng一作“孙”或“点”。清末民初江湖社会谓人。《海底·各地通行隐语》:“人: 孙; 点; 杠。” 杠gāng❶ 床前横木。《盐铁论·散不足》:“古者无~𣗊之寝、床栘之案。”(𣗊mán:树名。) ❷ 旗杆、车盖柄等竹木竿。《仪礼·士丧礼》:“竹~长三尺,置于宇西阶下。” ❸ 小桥,独木桥。《孟子·离娄下》:“岁十一月,徒~成。”(徒杠:指独木桥。)柳宗元《兴州江运记》:“~梁以成,人不履危。” 杠*△槓(一)B8DC (一)gang❶比较粗的棍子,棍状物:木~/铁~/丝~/保险~。 ❷指某些带有棍状物的器械:双~/单~/~铃/高低~。 ❸批阅文字或为其他目的所画的粗直线:老师在学生的病句下画上了红~。 (二)gang〈文〉❶竹木竿。如旌旗竿、车盖柄等:竹~长三尺,置于宇西阶上(《仪礼》)。 ❷小桥(见《孟子》)。 ❸床前横木(见《说文解字》)。 床具 床具床(床榻;木~;竹~;铁~;软~;绣~;大~) 笫 卧榻 床和榻的合称:床榻 枕席 帝王坐卧的床榻:凤榻 纳凉用的床榻:风榻 床和垫在床上的竹席:床笫 床箦 床铺 床敷 床席 床筵 睡觉的床铺:卧床 有褥垫的床铺:絪床 床和帐子:床帐 床前的横木:杠 树 床头的横木:杩(杩头) 床边:床沿 床垂 床垠 床的一端:床头 女子的床:绣床 睡觉用的床:床寝 用板子搭的床:铺(床铺;地~) 有栏槛的床:櫺床 方正而安适的床:匡床 筐床 无顶无框的小床:榻(竹~) 北方用砖砌成可取暖的床:炕(~头;~沿;~席;土~;地~;热~;暖~) 铺设竹席的凉床:露床 绳床的别称:阮囊 铁制的睡床:铁床 钢丝床:铁丝床 医院、轮船等为病人、旅客设置的床:床位 车船、旅馆和医院等设置的床位:铺位 华美的床:金床 霞床 精美的床:牙床 银饰的床:银床 饰以象牙的眠床或坐榻:牙床 入殓前停放尸体的床铺:灵床
另见:帐子 ☚ 坐卧具 橱柜 ☛
旗的各部 旗的各部旗杆:柱 杠(锦杠) 幢竿 旗干 旌竿 寺前的幡竿:刹竿 刹柱 铁刹 幡刹 旗的顶端:旗头 杠首 旗枪 旗杆上的尖物:鎞首 旗帜的正幅:縿 羽毛旗饰:幡眊 幡旄 燕尾 旌眊 旗下悬垂的饰物:旒(垂~;丝~) 斿 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旆 斾 旗帜上飘带之类的装饰物:旓 旌旗所垂的羽毛:髾 旗上的结带:缳 旗上的飘带:游 纷(碧纷;彩纷) 幓旒苏 旒缀 赘旒 旗端燕尾形飘带:旆 装在车马、帐幕、锦旗等上的穗状饰物:流苏 旗的尾端:旗尾 旗脚 ☚ 各种色彩的旗 仪仗 ☛
各种用途的棍 各种用途的棍研物用的槌子:擂槌 舂米或捶衣的木棒:杵(杵棒;杵子;~头;盐~;木~) 捣衣棒的美称:香杵 传说中月中白兔用的捣药杵:灵杵 捣土的杵:筑 用竹木等物做成的细棍或片状物:签(竹~;牙~) 签 抬重物或栓门的粗棍:杠(竹~;门~;木~) 抬棺材的杠子:灵杠 警察值勤时所执的棍棒:警棍 表演民间舞蹈用的彩色短棍:霸王鞭 用作刑具的鞭子和棍棒:鞭朴 鞭扑 讨饭用的打狗棒:叫花棍 讨吃棍 ☚ 木棍 竹竿 ☛
拟状物 拟状物圆形物:球(雪~;气~;棉~;绣~;煤~;铁~;铅~;篮~) 毬 团(花~;泥~;石~;纸~;云~) 蛋(铁~;泥~;粪~) 珠(~子;数~;滚~;眼~;水~;钢~;念~;记~;佛~;露~)弹(~子;铁~) 丸(~子;肉~;泥~;弹~;蜡~;药~) 环状物:环(指~;耳~;花~;铁~) 圈(~子;钢~;锅~;花~;篮~;金~) 套(桶~) 箍(桶~)彄(~环) 鐍 饼状物:饼(月~;铁~) 轮(车~;月~;滑~) 月(~琴;~牙) 团(~扇) 盘(磨~) 管状物:筒(竹~;气~;电~) 卷(蛋~;烟~;胶~) 管(气~;血~;竹~;钢~) 筩 杆(电~) 铁制的圆管:铁管 粒状物:粒(饭~;豆~;颗~;盐~) 子(棋~;石~) 沙(~糖;~金;豆~) 米(海~;豆~) 粟颗(~盐;雪~) 颣 疙瘩 纥繨扢搭 闪着银光的点状物:银砾 块状物:块(煤~;冰~;血~) 锭(金~;纱~) 碴(煤~;炭~) 砣(~子) 砖形物:砖(~茶;冰~;煤~;茶~;金~) 坚硬的小块物:砟(铁~) 堆状物:堆(煤~;粪~) 垛(麦~;柴~) 坨(盐~) 摞 塠 粥状物:糊(药~;面~) 膏(软~;牙~;浸~) 泥(印~;枣~) 浆(泥~;豆~) 羹(~汤;~汁;肉~) 冻(果~;肉~) 扣状物:扣(绳~;活~) 纽(~扣;衣~) 长形物:条(铁~;柳~;面~;油~;雪~) 棍(拐~;木~) 棒(磁~) 杆(电~;旗~) 竿(竹~)杠(撬~) 筋(钢~;铁~) 辫(发~) 缆(电~) 捻(~子;纸~) 茎(剑~) 炷(灯~;艾~;兰~) 带(领~;皮~) 柱(水~;冰~) 探物的细铁条:铁探子 针状物:针(钢~;银~) 刺(芒~;骨~;鱼~) 芒(麦~) 锥(毛~)扦(火~;竹~;牙~) 钉(销~;眼中~) 销子 线状物:线(米~;油~) 丝(蛛~;藕~;铁~;雨~) 缕(金~衣) 须(花~;虾~) 无数的线条状物:千丝万缕 万缕千丝 网状物:网(~兜;鱼~) 络(丝~;发~;橘~) 纱(铁~;窗~) 兜(网~) 蛛丝:蛛网 天丝 雾丝 飘动着的蛛丝:游丝 包状物:包(包包;山~) 泡(灯~;眼~;水~;气~) 沫(皂~;白~) 波状物:浪(声~;麦~) 波(音~) 脉(山~) 片状物:片(铁~;叶~;卡~;刀~) 皮(封~;粉~) 板(石~;纸~;地~;门~) 衣(地~) 膜(地~) 毡(~帽;~子;毛~) 红色薄片:霞片 粉状物:面(盐~;药~) 粉(奶~;齑~) 末(锯~) 屑(纸~;木~)霜(盐~;糖~) 斗状物:锅(烟~;烟袋~) 斗(烟~;漏~) ☚ 某种形态的物品 其他拟状物 ☛ 杠槓gāng❶较粗的棍子。如:木杠,铁杠。 ❷体育器械,分为双杠、单杠、高低杠等。 ❸机床上的棍状零件。如:丝杠。 ❹在批改或阅读的文字上为标记而画的粗直线。 ❺把不通的文字或错字用直线划去或标出。如:他在稿子上杠了许多杠子。 杠ɡānɡ [书] ❶ (桥) small bridge ❷ (旗杆) flagstaff 另见 see also ɡànɡ。
杠[槓]ɡànɡⅠ ❶ (粗棍) thick stick;stout carrying pole;crowbar:撬 ~ crowbar ❷ {体} (锻炼身体的一种器械) bar:单 ~ horizontal bar; 双 ~ parallel bars; 高低 ~ uneven bars ❸ (棍状零件) stick-like parts:丝~ guide [leading] screw ❹ (作为标记所画的粗直线) thick line as a mark:主题句下都画了红 ~。 Red lines were drawn under the topic sentences. Ⅱ (划掉;标出) cross out;delete:边看边在稿子上 ~ 掉了几句 crossed off several sentences while reading the draft 另见 see also ɡānɡ。 ◆杠棒 stout carrying pole; 杠秤 lever scale; 杠刀 sharpen a knife [razor];杠房 [旧] an old-fashioned funeral parlor; 杠夫 [旧] professional coffin bearer; 杠杆 lever;heaver;pry bar;gavelock;cuddy;stick;prise; 杠杆轴 lever shaft; 杠铃 {体} barbell; 杠头 disputer;head of coffin bearers; 杠子 thick stick;stout carrying pole;{体} bar;thick line 杠槓gàng(7画)
  【提示】木,中间是竖,不是竖钩; 位于字左时,末笔的捺改点。 *杠gāng7画 木部 〈书〉 (1) 桥。 (2) 旗杆。 另见gàng(122页)。
*杠〔槓〕gàng7画 木部 (1) 较粗的棍子: 木~|铁~|门~。 (2) 体育器械: 单~|双~|高低~。 (3) 出殡时抬送灵柩的工具。 (4) 批阅文字时画在行间的线条: 在文理不通的地方打上红~。 (5) 画线条以示删去: 这句话被~掉了。 (6) 车床上的棍状机件: 丝~。 另见gāng(121页)。 杠 ☚ 橦 桯 ☛ 杠槓gàng西周以来的形声字。从木,工声。本读阴平。是床前横木义。现代读去声。指较粗的棍子。如:铁杠|木杠|双杠(一种运动器具)。组词如:杠杆。现代又作“槓”,规定为异体字。见《异体字表》。 杠槓★异◎常★常◎次
杠,形声,从木,工声,本义读ɡānɡ,床前的横木,引申为桥(架在河上的横木);又读ɡànɡ,引申为粗大的棍子、一种体育器械、用笔划出的粗直线等。槓,形声,从木,貢声,粗大的棍子、体育器械等。《异体字表》以“槓”为异体字。 【辨析】 “杠”与“槓”不是等义异体字。杠〈名〉(1)粗棍子。 《醒》九: 计氏自己把那顶新轿拆下几扇,烧锅做饭,又把那轿~都用火烧的七断八截的。又三四: 那个觅汉寻了绳~,络住那坛,合杨春抬到家去。 <异>扛。 《金》九六: 只听得晓月长老打梆子,各人都拿锹镢筐扛,上工做活去了。 (2) 特指抬棺材用的木杠。 《金》六五: 那女婿陈经济跪在柩前摔盆,六十四人上~。有仵作一员官立于增架上,敲响板,指拨抬材人上肩。 (3) 成总运送的物资。 《金》五五: 路上相遇的,无非各路文武官员进京庆贺寿旦的,也有进生辰扛的,不计其数。(生辰扛,成总运送的生日礼物) 《醒》六四: 只见值日功曹,押着重大的一~,两个黄巾力士,还扛抬那~不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