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蹄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马蹄叶 中药名。 见《四川中药志》。为毛茛科植物驴蹄草或花葶驴蹄草的全草。马蹄叶,又名:小马蹄当归、水葫芦、水八角。 根茎粗壮,匍匐。茎紫色,中空,常分枝。基生叶卵圆形或心形,直径5~12厘米,边缘具粗锯齿,基部深心脏形,两面无毛;叶柄长6~15厘米,紫绿色;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具托叶,下部的叶具柄,上部叶无柄。单歧聚伞花序生于茎或分枝顶端,花黄色,直径1.6~3.2厘米,萼片5,花瓣状,卵状椭圆形,长约1~1.8厘米;无花瓣,雄蕊多数,花药黄色,心皮数枚离生。蓇葖果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先端成钩状,绿色。 种子多数,肾状长椭圆形,表面有纵纹,褐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于林下阴处。分布四川、贵州、云南、湖北、甘肃、新疆以及东北等地。 基生叶具长柄;叶片心状卵形,长1~3.5厘米,宽1.2~2.8(~4)厘米,先端圆,基部深心形,全缘或边缘浅波状;茎生叶小,长在1.2厘米以下。 花单生或2朵排成单歧聚伞花序;萼片5(~7),黄色,长0.9~1.5(~1.9)厘米;心皮数枚,具短柄。蓇葖果,长约1~1.6厘米。生于湿草地或山谷沟边。分布在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地。 性微温,味辛,无毒。除风散寒。 治头目昏眩及周身疼痛。内服:煎汤,12~15克,或泡酒。 驴蹄草含有白头翁素,小檗碱及大量的胆碱。在开花期的干草中还含香豆精成分东莨菪素和伞形花内酯。驴蹄草所含白头翁素为引起中毒之原因。白头翁素挥发性强,故久贮之干草常无毒。 白头翁素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内服可引起恶心、呕吐与下泻,还可刺激肾脏而产生血尿、蛋白尿。20毫克/公斤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与心脏。 它对生殖器官有作用,能引起性未成熟的大鼠发生动情期改变及雄性小鼠性器官的改变;欧洲民间用作妇女调经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麻痹,可用作镇静、镇痛药。 原白头翁素(在空气中很快变聚合成白头翁素)不但对皮肤、粘膜有强刺激作用,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原白头翁素在试管中1∶400000即能抑制结核菌之生长;白头翁素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之抑菌浓度为1∶12500,对结核菌为1∶50000,对大肠杆菌也有类似之抑菌作用。 抗菌效能,自Anemone hortensis提得之白头翁素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效,与链霉素有协同作用,而对球菌无效,但亦有称自Ranunculus acris及R.bulbasus中提得之白头翁素对球菌有效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