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脏导引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脏导引法 五脏导引法以肢体的各种导引动作调补五脏的动功功法,首见于晋代许逊《灵剑子》,收入明代高濂《遵生八笺》,具有疏通气血、开筋壮骨、补益五脏、祛其留邪的作用,能防治老年人各种慢性疾患,又功法简便、运动量小,颇宜于老年人习练。第一势:饭后以两手掩口,嘘热气出唾液于手,摩颜面上下三五十遍致热。功效:益肝明目、润颜去皱,散诸疾从肝脏出。第二势:手掌相抵,虎口交叉,置于胸前,使两手左右、上下、前后争力;然后两手五指交叉放项后,仰而视天,使项与手争力。功效:舒肝,祛头项热毒,疗肩背疼痛。第三势:两手相叠置于腹前,摇转腰部,用手极力探按髀胯,左右交替。功效:舒肝,祛胸膈腰间风毒邪气、疼痛,兼能明目。以上属肝脏导引法。第四势:两手自然下垂,转右腰肩斜身向前,极用内力如撼山岳,继而向后。左侧动作如右。如此反复数次。功效:补心益智,宣通脏腑,祛腰脊风冷邪气。第五势:一手按腰侧髋上,一手极力向上如托千斤重石,左右交替数次。功效:通和血脉,治心脏诸疾,并祛两胁间风邪。第六势:两手立掌当胸,极力推筑向前,然后缓缓收回,反复数次。功效:宣扬心血治其风劳,疏通上肢关节血脉,疗腕臂疼痛。以上属心脏导引法。第七势:两手从耳后抱头项,使头左右转动、前后俯仰各数次。功效:宣通项部经脉,去胸肋肩背风邪;调补脏肺,疗其诸疾。第八势:两手十指交叉反转,上举头顶,左右侧屈伸臂各数次。功效:疏通肺气,疗其诸疾,并祛上肢关节诸邪。第九势:两手握拳,遍捶下肢股膝胫脚数十次,最后手摩一遍。功效:开胸膈、通胁肋,治肺脏诸疾。以上属肺脏导引法。第十势: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前,以一脚从内蹬踏,左右交替数次。功效:理肾气,缓腰脚拘急,祛膝中冷痹。第十一势:以手指先揉后捏再抻拉脚趾,从大趾到小趾,两侧同时进行数遍。功效:补肾脏祛其毒邪,兼治足痹。第十二势:一手抱头前屈,一手抱膝抵胸,使头膝相接,左右反复数次。功效:宣通肾脏膀胱血脉,祛其诸疾。以上属肾脏导引法。第十三势:两手握拳,拳眼向上,交叉于胸前,然后左拳向左、右拳向右成拉弓射雕状而极用内力。左右交替数次。功效:理脾脏祛其诸疾,又散胸膈胁肋结聚风邪。第十四势:两手舒掌从头侧向上,在头顶变仰掌,然后前屈弯腰三次,后仰弯腰三次,反复数回。功效:畅脾气,散膀胱滞气,祛腰脊痹邪。第十五势:两手虎口相握,交叉于头上,头与手上下左右相争力各数次。功效:健脾开胃,祛胁下积滞。第十六势:两手从体侧向上,过头后,掌心翻上、指尖相对,极力伸臂;然后手臂下垂反复数次。功效:提升脾气,治脱肛、内脏下垂。以上属脾脏导引法。五脏导引法原分四季行功,即春行肝法,夏行心法,秋行肺法,冬行肾法,每季第三个月行脾法,可不必拘泥,但应遵循脏病行相应脏法的规律,若无明显症状,可各势均练。注意事项,一是本功法除一势外,早晚饭前习练为宜;二是行功中用闭气法,如开始不适应,可先短闭,逐渐延长;三是行功时精神专注于动作,不可“走神”。 ☚ 头面导引十八式 老年导引法 ☛ 五脏导引法 五脏导引法五脏导引法,是专用以治疗五脏某些疾患的以动功为主的锻炼方法。此类功法主要的有以下二套: ☚ 五禽戏 老子按摩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