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风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风骨 中国古代文论常用的一个概念,是对古代文学作品内容和文辞的美学要求。 始于汉末、广泛流行于魏晋的“风骨”,是用来品评人物的概念,主要指人的精神风度方面的特点。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始用“风骨”论画;又有人用“风骨”品评书法。刘勰《文心雕龙》有专篇论风骨。但如何理解他所说“风骨”的含义,众说纷纭,至今无定论。一说“风即文意,骨即文辞”,“风”就是要求作品有情志,有感动人的力量,写得鲜明爽朗而有生气,这是对文的内容的要求;“骨”就是要求有情志的作品写得文辞精炼,辞义相称,有条理,挺拔有余,这是对言辞的要求。合而言之,就是富有神采,遒劲有力。 这是“风骨”的基本特征。另一说则认为:“骨”即文意,“风”即文辞。前者指情感与思想,是文学创作的骨干;后者是表达,靠文章的气势,即“文气”。还有一种意见,认为“风骨”与“气”是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形成了作品的风格。而所谓“风骨”,就是指一种鲜明、生动、凝炼、雄健有力的风格。刘勰的风骨说是对建安文学的科学总结,在中国文论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