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韦氏大风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韦氏大风子 【概况】: 基源 为大风子科大风子属植物韦氏大风子的种子。 原植物 韦氏大风子Hydnocarpus wightiiana Blume(H.laurifolia Sleum.),又名印度大风子(《中药志》)。 历史 本品为台湾省麻疯病治疗剂。近代对本品进行了化学有效成份分析及药理作用的研究。 形态 常绿大乔木。 叶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2~27cm,宽5~12cm,先端渐尖,基部圆、钝或近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齿牙。花单生或为总状花序,白色,下垂;萼片、花瓣均5枚;雄花具不完全3雄蕊,花丝较长,基部被毛;子房密被绒毛。 浆果,长6~12cm;种子多数,卵形,先端渐尖,黄褐色,有纵棱,种皮薄。 生境与分布 原产印度。 中国台湾省有栽培。 。【化学】: 种子外壳含黄酮木质素、有大风子素(Hydnocarpin) 和异大风子素(Isohydnocarpin)[2]、甲氧基大风子素(Meihoxy hydnocarpin)[3]、韦氏大风子素(Hydnowightin)(2)和新大风子素(Neohydnocarpin)(3)[4],及次大风子油酸[5]。 参考文献 [1]Tetrahedron Lett 1973∶3481 [2]Indian J Chem 1974;12(8)∶888 [3]Indian J Chem 1974;12(9)∶993 [4]Planta Med 1979;37(1)∶79 [5]J Chem Soc 1905;87∶884 【药理】: 次大风子油酸能抑制麻风杆菌的增殖,唯毒性较强[1]。其二乙胺盐,在1∶5120浓度下,有抑制结核杆菌的作用[2]。 参考文献 [1]CA 1976;85∶116689r [2]CA 1977;87∶133960f 【药性】: 性味 辛,热。 有毒。 功效 祛风,解毒,杀虫。 主治 《中药志》:“麻风,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1.5~3g,入丸,散。 外用:适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