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伤寒论》方。麻黄(去节)二两,连轺(即连翘根)二两,杏仁(去皮尖)四十个,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生梓白皮一升,生姜二两,炙甘草二两。以潦水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再煮,分三次服,半日服尽。功能解表、清热、利湿。治伤寒瘀热在里,小便不利,身发黄者;近代也用于荨麻疹、肾炎水肿属风水有湿热者。方中麻黄、杏仁、甘草发表宣肺;连轺、赤小豆清热利湿;梓白皮宣泄肺气,协助利湿;生姜、大枣、甘草和中而调营卫。实验研究表明,本方具有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止痒的作用。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伤寒论》

【组方药物】 麻黄(去节) 连轺(即连翘根) 杏仁各6克 赤小豆10克 大枣12枚(擘) 生梓 白皮10克(切) 生姜 甘草各6克(炙)
【制剂用法】 上药8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2次温服。
【主要功效】 发汗解表,清热利湿。
【适应病证】 阳黄兼表证。发热恶寒,无汗身痒,周身黄染如橘色,脉浮滑。
【临床验证】 1.黄疸、肝功能异常:一般应用本方连服15剂,可使黄疸消退,肝功能化验正常(《四川中医》1985,6:50)。2.急性肾炎:以本方治疗小儿急性肾炎46例。均获痊愈(《辽宁中医》1984,8:30)。3.荨麻疹:以本方治疗荨麻疹36例。结果:全部治愈。(《四川中医》1988,1:40)。
【方义分析】 此仲景治黄疸名方。方中麻黄、杏仁、生姜辛散表邪,宣发郁热;连轺、生梓白皮、赤小豆清泄湿热;大枣、甘草调和脾胃。诸药合用,使表里宣通,湿热得以清泄,表解里和而黄疸可愈。
【实验研究】 通过本方对CC14性肝损伤治疗作用的研究,证实本方可使中毒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含量均显著下降,肝细胞病理改变普遍减轻或恢复正常(《西北药学杂志》1986,2:42)。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麻黄连翘汤”(《医学纲目》卷三十一)。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máhuánɡliányáochìxiǎodòutānɡ

《伤寒论》方。麻黄二两, 连轺(即连翘根) 二两, 杏仁四十个,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 生梓白皮一升, 生姜二两, 炙甘草二两。水煎, 分三次服。功能解表, 清热, 利湿。治伤寒瘀热在里, 小便不利, 身发黄者。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本方出自《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方由麻黄(去节)二两,连轺(即连翘根)二两,杏仁(去皮尖)四十个,赤小豆一升,大枣(擘)十二枚,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切)二两,甘草(炙)二两组成。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功能解表发汗,清热利湿。主治阳黄兼有表证。症见发热恶寒,无汗身痒,黄疸色如橘子鲜明,脉浮滑。本方所治证属湿热郁结在里,又兼表邪不解,治当解表散邪,清利湿热为法。方中麻黄、杏仁、生姜辛散表邪,宣发郁热; 连轺、生梓白皮、赤小豆清泄湿热; 大枣、炙甘草调和脾胃。诸药配合,共成解表散邪,清热利湿之功。使表里宣通,湿热得以清泄,表解里和,其病可愈。现临床上亦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之属于湿热郁结,兼有表邪者。

☚ 止带方   茵陈蒿汤 ☛
0000389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3: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