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麻黄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麻黄汤

解表剂之一。出自《伤寒论》。麻黄45克、桂枝45克、杏仁60克、甘草(炙)20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煎汤服。马、牛150~300克;猪、羊30~60克。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风寒感冒。证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鼻流清涕、脉浮紧者宜用。方中麻黄辛温,发散表寒,又能宣肺平喘,为主药;桂枝与麻黄相须为用,引寒邪外出,增强发汗解表之力,使邪随汗解,为辅药;杏仁润肺止咳,降气平喘,与麻黄配合,止咳平喘效果更佳,为佐药;甘草和中,调和药性,缓桂枝辛燥之性,防麻黄峻猛之力,为使药。诸药合用,共起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用。
《抱犊集》中的麻黄桂枝汤(麻黄、桂枝、细辛、羌活、防风、桔梗、苍术、荆芥、苏叶、薄荷、枳壳、牙皂、槟榔、甘草、青葱)功能发汗解表,祛风除湿,主治风寒感冒。与本方同中有异,可视为麻黄汤、桂枝汤、荆防败毒散三方合并加减变化而成, 为风寒感冒挟湿的峻猛之剂,适用于牛的风寒感冒重证。

麻黄汤

❶《伤寒论》方。麻黄(去节)三两,桂枝(去皮)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去皮尖)七十个。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再煮去滓,分三次温服,覆取微似汗,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治太阳病风寒在表,头项强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发热恶寒,恶风无汗,胸满而喘,其脉浮紧者;近代也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见有上症者。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温经散寒,助麻黄发汗以解表;杏仁宣肺降气,助麻黄平喘;甘草调和诸药。四者配合,共收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实验研究表明,本方具有解热、镇咳、祛痰、扩张支气管以及抗菌、抗病毒、抗炎和促进汗腺分泌的作用,并能使实验动物动脉血压先下降后升高,加大剂量可使动物呼吸加深加快、心率增加。
❷《备急千金要方》卷七方。麻黄一两,大枣二十枚,茯苓三两,杏仁三十枚,防风、白术、当归、升麻、川芎、芍药、黄芩、桂心、麦门冬、甘草各二两。为粗末,加清酒,水煎,分四次(日三夜一)服,覆令小汗,莫令见风。治恶风毒气,脚弱无力,顽痹,四肢不仁,失音不语,毒气冲心。
❸《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方。麻黄、升麻、葛根各一两,射干、鸡舌香、甘草各半两,石膏半合。为粗末,水煎,分三次服。治小儿恶毒丹及风疹。
❹《证治准绳·幼科》集六方。麻黄(去根节,制过)、升麻、炒牛蒡子、蝉蜕(去足翅)、甘草各一钱。为粗末,加腊茶叶一钱,水煎服。治小儿发热六七日后,麻疹伏而未出者。若烦渴,加石膏末四钱,
❺《证治准绳·女科》卷三引《古今录验》方。麻黄、黄连、蛇床子各二两,艾叶一两半,乌梅十个。为粗末,水煎外洗,避风冷。治妇女阴肿,或疮烂者。

麻黄汤 《伤寒论》

【组方药物】 麻黄6克(去节) 桂枝4克(去皮) 甘草3克(炙) 杏仁9克(去皮尖)
【制剂用法】 上药4味,用水900毫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再入余药,煮取300毫升,去渣,温服150毫升,覆取微似汗。
【主要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适应病证】 外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骨节疼痛,无汗,咳喘,口不渴,舌苔薄白,脉象浮紧。今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等。
【注意事项】 表虚自汗、外感风热及体虚外感者均忌用。
【临床验证】 1.上呼吸道感染:以本方治小儿发热167例,其中上感占123例,急性扁桃体炎44例。服用本方水煎剂后痊愈者164例。总治愈率达94%(《浙江中医杂志》1987,1:13)。2.流行性感冒:1972年间流感流行,其中不少属表寒证者,经采用本方治愈。一般服药2~3剂即汗出热退而痊(《新医药资料》1975,4:32江西)。3.支气管哮喘:用本方或本方加减治疗此症,获明显疗效(《吉林中医药》1981,1:36)。4.类风湿性关节炎:以本方为主组方,借助主药麻黄发汗之力以祛邪,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据称均获良效(《辽宁中医杂志》1984,7:29)。5.其他:皮肤病、急性肾炎、肩凝症、荨麻疹、失音、冻疮等,均有少数病例治验报告。
【方义分析】 此为辛温解表代表方。方中麻黄发表散寒,宣肺平喘,是为主药;桂枝辛温解肌,通阳达表为辅药,两者相配,则辛温发表之功益佳;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为佐药;甘草与麻桂相伍,辛甘发散,并调和诸药,用以为使。诸药配伍,共成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故对风寒犯肺,表寒咳喘等症有效。
【实验研究】 1.发汗:麻黄汤、麻黄配桂枝、麻黄、麻黄挥发油均能使实验动物的汗腺、泪腺、唾液腺分泌增加。说明本方确具发汗之功。2.平喘镇咳:麻黄汤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动物实验表明本方或麻黄的水溶性提取物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而且还有祛痰作用。台湾林锦成氏报道本方的药理作用,亦证实有发汗、平喘效应。并提有止夜尿作用和对糖代谢有影响,促进肝糖分解等功能(《台湾中医药概览》)。3.解热:实验证明,本方具有解热作用,尤其降低动物(小鼠)皮肤温度的作用迅速,于30分钟达最大值(平均下降5℃)。并进一步证实本方具有促使气管腺体分泌,镇咳祛痰,扩张支气管等作用(《中医杂志》1984,8:63)。4.抗病毒:本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冒病毒)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国外医药·中医中药分册》1987,6:19)。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麻黄解肌汤”(《外台秘要》卷一)。解肌与发汗,过去认为有轻重之别。一般认为麻黄汤发散力强,故称发汗;桂枝汤发散力缓,故称解肌。从《外台》所称“麻黄解肌汤”看,则两者本无严格区别,不必纸上谈兵。笔者经验,麻黄汤发汗之功虽比桂枝汤略强,但并不如某些医者所称的峻猛异常。古人所言,不过是警戒初学而已。读者审之。


麻黄汤 《外台秘要》卷一

【组方药物】 麻黄6克(去节) 葛根9克 葱白14茎 豉12克(绵裹)
【制剂用法】 上药4味,切。用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2次服。汗出愈。
【适应病证】 伤寒无汗,恶寒甚而拘急者。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葱豉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麻黄汤 《伤寒全生集》卷二

【组方药物】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川芎 防风 羌活
【制剂用法】 上药7味,加生姜、葱白、豆豉,水煎,热服。温覆取汗。不得多服。
【主要功效】 辛温发汗,祛风解表。
【适应病证】 冬时正伤寒,头痛如斧劈,发热如火炽,恶寒无汗,身体疼痛,腰背项强拘急,脉浮紧。


麻黄汤 《麻黄汤六十五方释义》

【组方药物】 麻黄9克 桂枝6克 独活6克 浮萍草 杏仁 菊花各6克 全紫苏4.5克 炙甘草3克 葱白3枚
【制剂用法】 上药9味,加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温服,覆取微汗而愈。
【主要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止咳。
【适应病证】 中风伤寒,头疼身痛,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吐痰沫,苔白脉浮者。
【方义分析】 此为吴考槃氏经验方。方由仲景麻黄汤加味而成。麻黄汤主治伤寒太阳病,方证合拍,但吴氏认为力犹不足。故加浮萍辛寒发散,助麻黄解表而能保津,庶无伤津劫液之弊。配独活以助搜风逐邪;加紫苏辛散风寒而开胃气,且与杏仁相配,下气止咳更优;再加葱白通阳发汗;菊花消除一身之游风,且禀秋金正气,散邪而有节制。诸药合用,可使仲景原方疗效增强,一服而效。

麻黄汤

《伤寒论》方。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麻黄汤

麻黄汤

出自《伤寒论》,由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甘草3克组成。水煎服。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之功。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本方为辛温解表峻剂,发汗作用峻猛,不可用治外感风寒表虚证,不可用治外感风热证。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血虚而见“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以及“尺中脉微”等,虽有外感风寒,亦不可用。因以上诸症,阴血大伤,不可再汗,更伤其阴也。本方常用治感冒,流行性感冒,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外感风寒表实者。

☚ 老年病常用方剂   桂枝汤 ☛

麻黄汤máhuánɡtānɡ

《伤寒论》方。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杏仁七十个, 炙甘草一两。水煎, 分三次服, 服后取微汗。功能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症见发热恶寒, 头痛身疼, 无汗而喘, 脉浮紧。也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见有上症者。

麻黄汤

麻黄汤

本方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为治疗太阳伤寒的代表方剂。方由麻黄(去节)三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一两,杏仁(去皮尖)七十个组成。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功能发汗散寒,宣肺平喘。主治太阳伤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者。
本方所治证属外感风寒表实证,治宜发散风寒。方中麻黄辛温,发散风寒,宣肺平喘为君药; 桂枝辛温解肌为臣,配麻黄相须为用,发汗解表,辛散风寒,诚如柯韵伯说:“麻黄……为卫分驱风散寒第一品药,然必藉桂枝入心通血脉,出营中汗,而卫分之邪乃得尽去而不留”; 杏仁苦泄降气,利肺止咳,合君药以宣降肺气,止咳平喘为佐药; 炙甘草益气和中,甘缓润肺,祛痰止咳为使药,合麻黄、杏仁以止咳化痰,利气而平喘,协桂枝通阳达表,宣散风寒而解肌。故本方有宣肺发汗,散寒理气,止咳平喘的作用。宜于外感风寒表实证。现临床上亦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等病证,而见上述症状者。原书指出使用本方应注意:“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血虚而脉见“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尺中脉微”等,虽有外感风寒之邪,亦属禁例。
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 麻黄(去节)三两,桂枝二两,甘草(炙)一两,白术四两,杏仁(去皮尖)七十个。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功能发汗解表,散寒除湿。主治外感寒湿,恶寒发热,身体烦疼,无汗不渴,舌苔白腻,脉浮紧者。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
又名麻杏苡甘汤。麻黄(去节,汤泡)半两,杏仁(去皮尖,炒)十个,薏苡仁半两,甘草(炙)一两。剉麻豆大,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功能发汗解表,祛风化湿。主治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风湿在表,见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

☚ 桂枝汤   葛根汤 ☛
0000376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03:59